输入型通胀对浙江CPI传导的实证研究
内容提要: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近十年以来,经济发展的起伏已与世界经济脉动保持着息息相关。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近年来伴随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问题此起彼伏,输入型通货膨胀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传导影响就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输入型通胀对我国CPI的传导实证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通过时间和空间跨度,运用大量价格变动的一手资料,从国际原油、金属、矿石、化工产品、部分农产品等价格波动对CPI的传导剖析入手,运用统计学分析原理,量化导出输入型通胀对CPI的影响程度。并通过充沛流动性的货币量化分析,从产生通货膨胀的源头货币流动性对CPI的影响考察,提出应对输入型通胀对我国CPI影响的对策建议,以期更有效地控制和管理通货膨胀。
第一部分 导 论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CPI持续高位运行,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输入型通胀,对浙江CPI的传导影响成为令人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国际市场上大宗单个商品价格波动的量化模型分析入手,论证输入型通货膨胀对浙江CPI的直接、间接传导和影响程度,从而提出尽可能降低输入型通货膨胀对我国CPI传导的对策建议,以期更好为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参考。
一、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基本概念
(一)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定义
输入型通货膨胀一般是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引起本国主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持续上涨的一种现象。输入型通货膨胀影响程度与一国经济开放程度存在密切相关性,即开放的程度越大,其影响程度也就越大。
(二)输入型通货膨胀与CPI的关系
假如一国经济处于封闭式自给自足状态,那么输入型通货膨胀对其影响几乎可忽略不计。但近十年来,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步伐的加快,尤其我国作为石油、矿石、大豆等国际大宗商品的主要消费国,对外依存度正在逐年增加,这些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CPI的传导效应也愈来愈明显,在一些领域甚至直接主导着我国市场部分商品价格走势,从而带动国内相关产品价格波动,并直接、间接地传导到CPI中,使输入型通货膨胀概念越来越靠近人们的生活。
二、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方式
(一)成本推动型通胀传导
成本推动型通胀的传递是一种最直接和直观的传导方式。主要受国际市场上大宗基础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如石油、矿石、有色金属、粮食、大豆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国内这些基础产品输入价格直接上涨,从而引起国内以这些基础商品为原材料的生产产品成本上升而提高其产品价格,最终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二)需求推动型通胀传导
1.国外商品价格上涨直接传导对本国商品需求的增长。2.国外商品价格上涨,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导致本国对外贸易出口需求增加。
(三)对外贸易顺差导致本国货币供给增加
受对外贸易出现大量顺差影响,使本国的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在固定汇率制下,大量的外汇储备将导致国内货币供给大大增加,从而引起流动性过剩的投资增加,导致本国的通货膨胀。
第二部分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CPI传导的实证剖析
石油作为工业社会的基础性燃料与原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我国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和2010年我国原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国民经济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国内CPI的传导影响明显。
一、直接传导剖析
原油价格波动对CPI的直接传导:原油价格——成品油(汽油、柴油)价格——交通运输、燃料产品和服务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一)原油价格与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联动
目前国内汽、柴油价格实行最高零售价和最高批发价管理,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情况确定具体批发价格或零售价格。2008年12月起,我国成品油价格改变之前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等三地市场价格的定价机制,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当国际市场相关油种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上涨超过4%时,国内成品油价格相应提高;反之相应降低。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过高、过低或剧烈波动时,国家将采取相关措施对汽、柴油价格进行适当调控。
图1 浙江省汽柴油零售价与国际原油的关系
(单位:元/升、美元/桶)
(注:
根据CPI计算原理测算,汽柴油价格和浙江省CPI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07%和0.002%,也就是说,汽油、柴油价格同比上涨10个百分点,分别直接拉动全省CPI上涨0.07个百分点和0.02个百分点。
(二)原油价格与国内液化气价格保持紧密相关性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化工基本原料和新型燃料,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工业等各个领域。液化石油气价格的上涨,一方面作为生活燃料,直接拉动CPI上涨,通过对浙江省CPI的测算,液化石油气价格每上涨10个百分点,直接推动CPI上升1.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作为生产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及医药、炸药、染料等产品的原材料,提高了相关工业品的生产成本,推高工业品价格,从而间接拉动CPI的上涨。
图2 浙江省民用液化石油气零售价格与国际原油的关系
(单位:%)
对2006年-2010年五年浙江省民用液化石油气零售价格变动率与纽约商品交易所WTI注原油价格变动率进行相关分析得出:
相关系数R=0.85 可决系数R2=0.7225
其中R2表示有百分之多少的因变量能被自变量解释。从相关系数看,浙江省民用液化石油气零售价格的变化与WTI原油价格之间相关性较高,引发浙江省液化石油气价格变动的因素中,72.25%的因素是由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决定的。
二、间接影响剖析
间接传导路径:原油价格——石油化工产品原料价格——塑料、橡胶、化纤等行业产品价格——国民经济各类产品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一)服装(衣着材料)
目前服装行业的产品除了全棉、全毛面料以外,大部分以棉和涤纶等合成面料为主,其中涤纶等占的比例在七成左右,而涤纶纤维等合成纤维都是从石油、石化产品中提取的。其次,服装行业原材料中的辅料,如服装上搭配的线、纽扣、拉链、衣架、染料等等,也都是与石油制品密不可分。因此,原油价格上涨拉动化纤原料乙二醇、PTA、PTMEG、MDI 等产品的生产成本,对纺织产业链的影响明显。
图3 国内乙二醇价格与原油价格的关系
(单位:元/吨、美元/桶)
从图3中综合来看,2008年以前有段时期,国内化纤原料价格与WIT原油价格走势整体出现不一致现象,主要原因是受美国次级债危机影响美元大幅贬值,冲抵了一部分原油涨价因素。但2008年以来随着我国对国际原油的依存度不断上升,原油价格对化纤行业造成的成本增加影响更为直观。
目前CPI的“衣着”项目中,主要包括服装、衣着材料和鞋帽袜等,衣着材料价格直接受到上游化纤原料价格的影响,而比重最大的服装价格除了受原材料影响以外,还取决于设计费、营销广告费、品牌附加值等成本因素。因此,原油价格对服装价格的传导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每个环节都对价格波动因素进行一定的消化。
(二)个人用品(清洁用品)与家庭日用杂品(洗涤用品)
日化行业所用的大部分原料都属于原油的副产品,包装所用到的大量塑料制品也处于原油产业链中,加上受成品油价直接影响的终端销售运输成本,日化行业中的清洁、洗涤用品、化妆品等产品价格都与原油价格息息相关。
以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洗涤产品洗洁精和洗衣粉为例,这两大类洗涤用品的原料均来自石油衍生物,主要原料为表面活性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石油提炼的烷基苯磺酸盐(LAS)。
图4 WTI原油价格与国内LAS(烷基苯磺酸盐)价格的关系
(单位:元/吨、%)
图5 国内LAS(烷基苯磺酸盐)价格与浙江省CPI洗涤用品价格的关系
(单位:元/吨、%)
从图表中可以看到,国内LAS价格走势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基本一致
(三)建筑装修材料(涂料、粘胶、玻璃)
建筑装修材料中有很多产品的原材料都处于石油产业链中,玻璃行业的主要原材料是重油,通常占玻璃成本的30%左右,重油价格直接与原油价格联动,另外夹层玻璃中还用到PVB膜,也是石油化工产品;油漆涂料的主要原材料亚洲芳烃、TDI、MDI、甲乙酮等涂料溶剂是石油炼化的产物;粘胶所需的原材料石油树脂,是石油裂解的副产品。因此,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建筑装修材料生产所需要的各类原材料出厂价格。
图6 国内TDI价格与浙江省CPI油漆价格的关系
(单位:元/吨、%)
图7 国际燃料油(180)价格与浙江省CPI玻璃价格的关系
(单位:美元/吨、%)
三、结论:原油价格每上涨1个百分点,拉动CPI上涨0.05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石油,石油产业链中的各类产品分布于各个领域。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扩大以及对国际原油依存度的逐年增大,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已经从方方面面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具体从构成CPI的八大类来看,交通和通信类受到的直接影响较大,而原油价格上涨对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也产生推动作用,进而影响农产品价格,因此在CPI中占比重最大的食品类价格,也同样受到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
图8 WTI原油价格与浙江省CPI的关系
(单位:美元/桶、%)
对2006年-2010年以来浙江省CPI与WTI原油价格变动率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得出:
相关系数R=0.74 回归方程式:y=96.62+0.0509 x
其中y表示浙江省月度CPI;x表示WTI原油月度平均价格同比涨跌幅度。从回归方程看,两者的回归系数为0.0509,表明WTI原油价格每上涨1个百分点,拉动浙江省CPI上涨0.05个百分点。
四、个案分析——原油价格波动下纺织企业的艰难抉择
绍兴作为传统的纺织大市,主要纺织品产量位居浙江乃至全国前列。自2010年以来,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PTA、腈纶、涤纶等化纤原料价格先后出现异常上涨,且上涨幅度已超出了一般纺织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尤以下游企业为甚。
(一)纺织原料价格走势与国际原油价格变化存有一定相关性
1.化纤价格与原油价格走势高度相关性
(1)化纤核心材料——PTA主要来源于原油。以绍兴市的主要纺织原料——涤纶为例,涤纶的主要原料是PTA,在PTA的产业链中,原油是PTA产品上游的源头(石油——石脑油——MX——PX——PTA),其价格的涨跌直接影响到下游产品的成本高低。
(2)PTA与原油价格存在高度相关性。在假设供求关系相对平衡、成本驱动型前提下,原油价格的波动将是PTA价格走势的主导力量。从历史价格走势来看,PTA很多次大的上涨行情都有原油大涨的带动,两者价格存在极强的正向相关性(见图9)。
图9 国内PTA价格与WTI原油价格的关系
(单位:元/吨、美元/桶)
2.棉花价格受替代效应影响与原油价格存在间接影响
(1)近代棉纤维在纺织纤维中占比大幅下降。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2001,2007)报告,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新世纪的前7年,棉纤维占纺织纤维的比例从72.7%下降到40.0%,降幅32.7个百分点。
(2)棉花、短纤和长丝作为纺织和服装产品的生产原料,具备相互替代性。2010年下半年,由于棉花价格的持续上涨造成中下游纺织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企业便转向更多地采用具有一定价格优势且性能相近的化纤短纤作为替代,主要是涤纶短纤、粘胶短纤,从而带动作为棉花主要替代品的短纤市场需求的增长。
棉花价格的上升直接带动粘胶短纤、涤纶短纤的价格上升,而石油价格的上涨带动化纤短纤价格的上涨,从而联动棉花价格上涨。纵观近几年涤纶短纤、粘胶短纤的市场走势,均呈现随棉花涨跌而有规律的变化(见图10)。
图10 国内棉花价格与WTI原油价格的关系
(单位:元/吨、美元/桶).
(注: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是1999年国家决定放开棉花购销价格时,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棉麻局酝酿建立,于2002年6月正式发布,英文简称“CC Index”,“328”为棉花等级。)
(二)纺织企业面对原油价格剧烈波动举步维艰
1.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严重挤压企业利润空间。纺织业主要原料来自化纤业,乙二醇、聚酯切片、涤纶聚酯、锦纶都直接受油价的影响,这些原料的价格几乎完全是由成本推动的,油价上涨,石油产品的原材料购进成本必然跟着上升。尽管产品出厂价有所回升,但上涨幅度远远低于原材料价格涨幅,企业利润空间大幅缩小,“高进低出”的矛盾进一步加剧,纺织企业受到较大冲击,产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2.面对需求不足的买方市场,提价是企业无奈的选择。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同时,企业员工加薪、人民币升值、加息收贷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压力下,纺织服装企业面对需求不足的买方市场,提价只是无奈的选择。资料显示:2011年1-6月份,绍兴市绢纺丝出厂价格上涨31.66%,蚕丝及交织机织物出厂价格上涨28.55%,影响面巾、浴巾及其他棉、化纤制品出厂价格均上涨14.67%,棉、化纤针织品及编织品出厂价格上涨8.16%,纺织服装制造业产品上涨6.08%。
第三部分 国际市场金属、矿石价格波动对CPI的传导
国际有色金属、贵金属、铁矿石价格的变动主要受全球经济发展阶段性影响。尤其是2004年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伴随着原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金属、矿石价格也开始出现持续攀升。随后,伴随2008年三季度末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又出现大幅波动。随着2009年下半年世界经济逐渐复苏,国际有色金属等价格再次上涨。
一、我国大宗原材料商品整体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城镇化和新兴工业化的推进,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使得近年我国对大宗原材料商品的进口需求不断扩大。
(一)铁矿石进口量连年增加
在我国前五位重要进口商品的进口趋势中,铁矿石进口增长最为迅速,表现最值得关注。2002年铁矿石进口突破1亿吨,2003年,进口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2004年,进口量更是达到2.08亿吨,占国际铁矿石海运贸易总量的1/3,中国因此被称为“全球吸铁石”。到2007年又上升到了3.83亿吨,已接近国际铁矿石海运贸易总量的50%,且全球新增铁矿石量的90%以上是用于我国的消费。有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已达到6.267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4.3%。对钢铁需求量日益增长,铁矿石进口量连年攀升。2010年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已达63%。
(二)铜、镍、铅对外依存度均超50%
由于需求持续旺盛、投资高速增长,我国对铜、镍、铅等商品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铜对外依存度高达80%,镍为70%,铅和铝矾土都超过了50%。
二、国际市场金属、矿石价格上涨直接导致我国进口价格总水平一路走高
(一)主要进口大宗商品价格连年上涨
从近5年主要进口商品看,未锻造的铜及铜材、铁矿砂及其精矿、未锻造的铝及铝材价格涨幅较大。
(二)铁矿石价格涨幅远大于钢材价格涨幅
国际铁矿石价格在2003年之前的二十年,受需求稳定影响,价格低稳。2004年后,随着“中国特需”进入铁矿石领域,国际铁矿石价格连年暴涨。但由于全球70%的铁矿石贸易由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以及巴西淡水河谷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所掌控,中国需求与垄断定价成为影响国际铁矿石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反观同期CRU的全球钢材价格指数,2000年1月份只有90,2008年8月份曾触及292.8的最高位,目前已经回落至150。相比较而言,铁矿石价格上涨幅度明显大于钢材价格的涨幅。
进入2010年,国际主要大宗原材料进口量趋于涨跌互现相对稳定状态,但进口价格无一例外地继续出现大幅上涨。进口铁矿砂6.2亿吨,同比下降1.4%,进口平均价格为128美元/吨,上涨60.6%,由于进口铁矿砂涨价,我国钢铁行业为此多支出近300亿美元。2010年,进口未锻造铜及铜材429万吨,进口量与2009年同期持平,进口额为327亿美元,同比增长44.4%,进口平均价格为7626美元/吨,上涨44.4%;进口未锻造铝及铝材95.5万吨,同比下降58.8%,进口额为39.3亿美元,同比下降26.5%,进口平均价格为4109美元/吨,上涨78.4%。
三、国际有色金属、矿石价格波动对浙江CPI的传导
基础产品一般处在国民经济产业链中的上游,其价格的大幅上涨对下游产品价格上涨和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具有直接的、长久的推动作用。
(一)国际基础金属价格与浙江省PPI、CPI运行存在较高的一致性
将2005年-2010年国际铁矿石、主要基础金属价格与浙江省PPI、CPI及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指数走势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铜、铝等金属价格与PPI、CPI彼此间联动的紧密度较强,铁矿石价格的紧密度相对较弱,这与国际市场铁矿石寡头垄断,利用中国需求强行提价密不可分。
图11 2005-2010年铁矿石、金属价格变动幅度与浙江省PPI、CPI对比
(二)国际铁矿石对浙江省价格总水平影响的分析
铁矿石作为钢材的重要原材料,其价格上涨必将通过产业链传导到下游行业,因此浙江MPI、PPI受其影响相对较大。但其对CPI的影响较弱,由于CPI构成中受铁矿石价格影响较大是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与通讯以及居住类价格,前两者所占权重较小,居住类权重虽高,不过其价格并不包括房地产价格在内。而且伴随价格传导速度和效应的减弱,国际铁矿石价格对浙江CPI的影响度减弱。
(三)金属输入性通胀对浙江省价格总水平影响的特点
1.影响范围逐步扩散
2000-2004年的这一段时间,国际铜、铝、锌等金属价格变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最初只局限在有色金属、黑金属原材料购进价格方面。不过,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特别是国内房地产、汽车、家电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金属的对外需求激增,国际金属价格对国内价格影响的范围逐步扩散到相关工业品出厂价格,直至居民消费价格。
2.影响效应逐步显现
国际金属价格对国内价格的影响经历了“从无到有、渐次显现”的过程。在对比过程中,我们发现,2005年之前,国际金属价格总体呈低位、平稳态势,变化很小,金属输入型通胀几乎不存在。2005年后,国际金属价格变动对国内的影响开始在有色金属领域中显现,不过此时国际有色金属价格的波动还不能全面引发国内三大价格指数的变动。至2008年时,包括黑金属在内的国际金属价格变化对国内的影响日渐凸现,2008年后,从铜、铝、锌到铁矿石,国际主要金属品价格波动对浙江省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影响已相当明显,这表现在2009年后国际金属价格的波动均会引发浙江省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甚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同向波动。
对2005年-2010年国际铜价与浙江省CPI相关分析可以得出:
回归方程式:y=1.7667+0.01571x
其中y表示浙江省年度CPI;x表示国际铜价年度涨幅从回归方程看,两者的回归系数为0.01571,表明国际铜价每上涨1个百分点,拉动浙江省CPI上涨0.01571个百分点。
第四部分 国际主要农产品价格波动对CPI的传导
近年来,受全球自然灾害及充沛流动性影响,国际主要农产品价格出现持续上涨和高位震荡,很大程度上波及我国食品价格的上涨。
一、国际油脂价格波动左右国内油脂价格走向
(一)我国大豆消费对外依存度大幅上升
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2002年取消大豆进口关税和配额限制之后,国外成本较低且出油率高的转基因大豆如潮水般涌入中国,2004年国内大豆产业遭受重创,并形成“南美人种大豆,中国人买大豆,美国人卖大豆并决定价格”的格局,2005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到2009年,全国大豆总需求量高达5463万吨,而国内大豆产量只能满足1500万吨左右,约4000万吨的消费依赖进口,近三年全国大豆进口量一直以10%-20%的速度增长,榨油用量成为我国大豆需求的最主要增长点。
(二)国际大豆价格与浙江省油脂价格波动存在紧密相关性
由于大豆是油脂压榨的主要原材料,结合我国烹饪用豆油消费约占豆油消费量的78%的现状,国际大豆价格波动一方面左右着国际油脂价格,另一方面直接影响着国内油脂类价格的运行。从图12可以看出,国内油脂价格的波动与国际油脂价格的波动基本同步,在国际油脂价格达到最高值的2008年上半年,浙江油脂价格也创历史新高;当2010年下半年起国际油脂价格出现五年来的第二轮上涨,浙江油脂价格也逐月攀升。
图12 国际国内油脂价格指数波动曲线
对五年来国际油脂价格指数与浙江省油脂价格的变动率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得出:
相关系数R=0.89 可决系数R2=0.79
回归方程式:y=0.4163x+63.912
从相关系数看,国际油脂价格变动与国内油脂价格变动呈显著相关,引发国内油脂价格变动的因素中,79%的因素是由国际油脂价格变动决定的。
从回归方程看,两者的回归系数为0.4163,表明国际油脂价格指数平均每上涨1个百分点,浙江油脂类价格就平均上涨0.42个百分点,国际油脂价格变动对国内油脂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相当大。
二、国际粮价与国内粮价从长期趋势看存在一致性
在国内外粮食市场日益交融的条件下,国内粮价走势与国际粮价具有一定的联动性,国际粮价的变动对国内粮食市场必然会带来传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粮价的上涨。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政府以完全放开大豆价格为代价,保护了国内主要口粮(小麦、水稻、玉米)不受农业发达国家的冲击,目前这些品种的自给率在95%以上,使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总体保持相对平稳走势。我国小麦、玉米、稻谷产需基本平衡,进口量很小,不足国内粮食总产量的1%,主要粮食品种能够自给自足,国内粮食价格变动基本不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另外,我国粮食价格的形成中政府调控成分较大,政府主要通过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粮食收储和拍卖机制以及粮食外贸政策等来实现对粮价的调控。在2007-2008年及2010年至今的两轮国际粮价大涨引发全球粮食危机时,我国粮价基本保持稳中趋升的运行态势,没有出现粮价的大幅波动。但从长期趋势看,国际粮价与国内粮价还是存在趋势一致性,2006年—2010年,浙江省粮食价格累计上涨36.8%,这期间国际谷物价格指数上涨120.4%(见图13)。
图13 国际国内粮食价格指数波动曲线
三、国内猪肉价格基本不受国际市场肉价影响
我国是人口大国,猪肉产销量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比重较大,加上全球各主要猪肉进口国设置了较高的进口壁垒,以及我国对猪肉进口的严格限制,决定了我国猪肉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相对独立性,国内猪价基本不受国际猪价影响。从2006-2010年的价格走势看国际肉类价格波动与浙江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波动完全不一致。在我国,供需矛盾扩大和成本上升是推动猪价趋势性上涨的主要动因,在没有国家干预及重大疫情的情况下,猪肉运行周期仍遵循“蛛网理论”,一般2-3年完成一个完整周期的运行。2008年2月和2010年12月,全省猪肉价格分别比2005年末上涨97.3%和65.4%。
四、国际食品价格波动与CPI存在较大相关性
国际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是衡量一揽子食品类商品国际价格月度变化的尺度。它由五个商品类别(谷物、油脂、乳制品、肉类、食糖)的价格指数(含55种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构成,权数为2002-2004年各商品类别的平均出口贸易比重。通过2006年至2010年五年间国际食品价格波动与浙江CPI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得出:
相关系数为:R=0.83
回归方程式:Y=0.1193X+88.05
图14 国际食品价格指数与浙江CPI波动曲线
注:数据来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网站。
可见,国际食品价格波动与浙江CPI存在着高度相关性。但同时应该看到,由于我国主要食品如粮食、猪肉、水产品等有很高的自给率,尽管国际食品价格与浙江的CPI存在一定相关性,说明全球性食品类价格上涨成为一种共性,但食品类输入型通胀对我国的影响程度更多取决于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及其本身的成本推动。
第五部分 充沛的流动性助推CPI上扬
本次通胀与世界范围内的充沛流动性存在密切关系,一定程度上加剧我国货币供应量被动增加,并传导到居民消费价格上扬。
一、货币供应量变动对CPI的传导
通货膨胀的本质是流通中的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一般用狭义货币供应量(M1)变动来反映市场流动性的变化。从图15可以看出,M1与CPI存在时滞后的相关性。从2001-2010年M1增速与浙江CPI的时间序列看,尽管M1增速与CPI波动在周期性波动中幅度有所区别,但其大致趋势仍基本一致,二者随时间关联波动。根据2001-2010年数据计算可知,M1滞后一年与CPI的相关系数为0.72,M1与CPI存在正相关性。M1增速峰值分别出现在2003年(18.7%)、2007年(21.0%)、2009年(32.3%),CPI涨幅峰值分别出现在2004年(3.9%)、2008年(5.0%)和2010年(3.8%);M1增速在2005年跌入低谷,为11.8%,CPI涨幅也在次年回落至1.1%,2008年M1增速回落至9.1%,CPI也于2009年至谷底,下降1.5%。这表明历次价格上涨都伴随M1增幅的高企,存在一致的相关性。不过,M1启动要先于价格上涨,当M1增幅达到高点时,CPI涨幅基本在次年达到涨幅高点,当M1增幅回落时,CPI涨幅也基本在次年表现回落态势。
图15 浙江CPI与M1波动时滞曲线
二、国际游资对我国流动性的冲击
(一)国际游资的概念
国际游资是伴随着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潮流发展起来的,其中发端于本世纪60年代的离岸金融市场是其产生并不断壮大的市场依托,游资的流动方向是从利率低的市场流入利率高的市场,由汇率有下跌趋势的货币转换为有上升趋势的货币,当两种货币汇率变动后再回流。国际游资(热钱),指那些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游资,一般旨在短期内利用利率、汇率及相关资产的价格差价成一定规模流入某个经济体内,当赚取利润后又迅速流出的投机资金。
(二)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内外币的利差吸引国际游资的流入
近年来,受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及内外币的利差影响,境外的各种投机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境内,资金量呈现加速上升的势头。2005年后至2007年末约有5200亿美元的流入,近年数额更呈快速增长态势。由于国际游资赌人民币升值,导致我国货币供应量被动增加;与此同时,国际游资涌入进一步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迫使人民币加速升值,进而吸引更多国际游资进入,货币供给进一步增加,通货膨胀压力更大。
(三)国际游资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1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31975亿美元,同比大增30.3%,甚至有专家说,热钱规模已超过外汇,社会上关于热钱的说法很多,但热钱数额大,增长快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国际热钱对人民币的稳定升值预期不会改变,外商直接投资和外贸顺差未来不会大幅下滑,同时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所占比例的提高,使得今后一段时期,新增外汇将继续保持增长,我国依然是国际热钱流入的热土。
三、国际游资的危害
(一)造成汇率的单边升值
我国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人民币的单边升值使我国的外汇储备蒸发,也对我国的出口企业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重大打击,利润空间大幅缩水,国内的外贸企业在汇率不断上升中挣扎徘徊。只要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还在,热钱就会大量涌入。我国采取渐进升值的方式,但是人民币的缓慢升值导致热钱的大量涌入,形成人民币升值预期热钱涌入的恶性循环。
(二)造成严重的市场泡沫
当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缺陷,而经济又发展很快时,国际热钱就会认为有利可图,大量涌入,在房市、股市中不断兴风作浪,造成房市、股市异常繁荣的假象,这种繁荣就是泡沫。一旦热钱在收获暴利后出逃了,市场的资金大量缺失,会造成投资者信心下降,甚至是市场崩溃,经济长期不振。
(三)加剧本国通胀压力
当热钱大量涌入资本市场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造成房市、股市的不断上扬,制造了一个市场异常繁荣的假象,但人民却没有分享到任何这种繁荣带来的好处,市场的虚假繁荣造成了物价的上涨,热钱流入国内,外币不断增多,迫使央行发行更多的基础货币。货币供应增多,通胀压力加大。甚至当热钱撤离市场时,经济严重下滑,物价一涨再涨,资金却又不足,收入下降,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
第六部分 有效控制输入型通胀的建议
伴随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速度加快,输入型通胀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在日趋加强。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尽快适应并跟上世界经济发展步伐是我们应面对的课题。
一、加强我国粮食、能源类产品的总体发展规划
(一)坚持粮食生产安全保障机制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稳粮价即稳人心。建立粮食战略储备,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基础地位发展总规划,要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力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加强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监测,构建多元的国家储备体系
加强对重要能源、资源类产品市场价格、供求量和库存变化的有效全面监测。以能源、物资等储备代替单一的外汇储备,构建多元的国家储备体系,以防止价格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提高我国抗输入型通胀的能力。
(三)增强重要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的定价权
我国对铁矿石需求占世界的60%以上,钢材需求占50%左右,铜和铝的需求接近40%。同时,我国作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理应成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者和制定者,而非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尽快增强我国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采购的谈判砝码,从战略高度发展我国的期货市场,逐步形成中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定价权。
二、加强资源类价格改革步伐,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一)及时推出资源类价格改革方向
首先使资源性产品价格真正走向市场化。其次是让资源产品价值全面体现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生态平衡的保护等成本,使其价格合理回归。其三是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的统筹兼顾。
(二)以优化投资结构为契机,减缓对大宗资源类产品的旺盛需求力
从源头上遏止对国际市场原油、矿石等大宗资源类商品需求的过猛上升,扭转长期来以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结构,注重节能减排、生态工程、医疗教育和公共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审时度势地调整投资结构,引导资本向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投入。
三、完善我国的货币汇率制度
(一)完善货币汇率制度,避免人民币长期升值预期
人民币升值是热钱进入我国的直接诱因,进一步完善我国货币汇率制度,增加浮动性和灵活性,避免人民币长期一边倒的升值预期。
(二)提高人民币直接贸易的吸引力
本轮输入型通胀的重要根源之一是美元贬值引发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针对美元贬值输入的通胀,在国际贸易中,增加人民币结算对其他区域国家的优惠出口税率政策,增加人民币直接贸易的吸引力,通过人民币对外升值增加进口采购和对内发行宽松货币,去应对输入性通胀带来的损失,平衡老百姓原有储蓄损失,增加消费和采购能力。
四、加强宏观政策的前瞻性和连续性
(一)提高我国宏观政策的前瞻性和连续性能力
世界经济进入多极化发展趋势,区域政治动荡更加剧世界经济波动概率,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格局,如何提高我国宏观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前瞻性和连续性能力,已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现实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提高我国抵抗输入型通胀的一枚重棋。在保持投资需求平稳和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同时,才能真正实现熨平价格周期波动的目的。
(二)加强金融监管,严控非法资金流入
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异常资金流动报告机制。各种金融监察机构应该加强合作,做到各种数据与信息共享,加强对流入市场资金的监控,发现异常资金应马上报告并采取措施,降低热钱在市场上的流动性。
参考文献:
[1]鲍尔 (Ball R.J.)、项婷婷.通货膨胀与货币理论.华夏出版社.2009
[2]吴庆.见证通胀:动荡世界中的中国利益.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
[3]董直庆、蔡玉程、谢加贞.CPI和PPI周期协动效应.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
[4]图2、3、4、5、6、7、8、9数据来源:普氏现货、浙江省统计年鉴。
[5]图10数据来源:中国棉花协会网站、普氏现货
注:WTI即West Texas Intermediate(Crude Oil),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是北美地区较为通用的一类原油。由于美国在全球的军事以及经济能力,目前WTI原油已经成为全球原油定价的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