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湖州调查队
2015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市坚定不移地按照一心一意抓落实,持续打好项目建设和治水治气两大攻坚战,全力打造经济转型升级、城乡一体、生态文明“三个升级版”的工作思路,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团结拼搏、克难攻坚,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 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8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2.4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1026.7亿元,增长6.5%,其中工业增加值926.2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935.1亿元,增长11.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9:49.2:44.9。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79025元,增长8.1%,折合12688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70899元,增长7.7%,折合11383美元。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27.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1%和7.3%。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5.7%。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69.3亿元,增长8.3%,占比为88.5%;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为32.5亿元、47.4亿元、21.5亿元和11.2亿元,分别增长9.6%、16.5%、-9.9%和45.7%。全年财政支出273.7亿元,增长13.2%,其中民生改善支出207.6亿元,增长13.6%。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0%,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4%,消费品价格上涨0.8%。从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看,食品上涨1.7%,烟酒及用品上涨2.5%,衣着上涨1.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1%,交通和通信下降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4%,居住下降0.3%。
二、农业和农村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农业产值94.2亿元,下降1.8%;林业产值22.2亿元,增长3.3%;牧业产值36.7亿元,下降9.2%;渔业产值50.3亿元,增长15.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2.3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2万亩,其中蔬菜面积56.4万亩,花卉苗木面积31.8万亩。全年粮食产量67万吨;油菜籽产量2.4万吨;生猪出栏97.3万头,减少29.3%;肉类产量13.0万吨,减少 22.2%;蚕茧产量0.8万吨,减少15.6%;家禽出栏3650万羽,减少12.5%;禽蛋产量4.3万吨,减少11.3%; 水产品产量35.3万吨,增加15.4%。
全市年末拥有现代农业示范园327个,其中省级100个;全年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园38个,其中省级12个。年末拥有无公害水产品基地103个;拥有农业龙头企业239家;拥有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21.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770只,绿色食品186只。
三、工 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7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4%,其中轻工业348.3亿元、重工业422.2亿元,分别增长7.1%和5.9%。33个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6个行业超过40亿元。其中,纺织业105.5亿元,增长5.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75.0亿元,增长9.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9.3亿元,下降1.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53.5亿元,增长7.3%;通用设备制造业51.9亿元,增长9.3%;家具制造业41.1亿元,增长5.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82.4亿元,比上年增长2.1%;利税396.4亿元,其中利润253.6亿元,分别增长9.1%、9.2%。10个工业行业达到了“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利税超10亿元”,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16.4亿元、利税总额284.7亿元,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71.4%和71.8%。7个行业利税超过20亿元。其中,纺织业51.6亿元,增长8.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2.0亿元,增长20.7%;通用设备制造业34.6亿元,增长8.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8.9亿元,下降15.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27.4亿元,增长48.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4.7亿元,增长12.2%;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1.0亿元,增长5.6%。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74.3亿元,比上年增长6.3%;利税184.3亿元,其中利润124.1亿元,分别增长14.1%、14.0%。从利税看,新能源及节能产业增长60.7%,电子信息产业增长23.0%,生物医药产业增长12.0%,新材料产业增长10.0%,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增长7.7%,资源与环境产业下降14.5%。
全年六大特色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08.8亿元,比上年增长2.8%;利税221.6亿元,其中利润145.8亿元,分别增长11.0%、8.9%。从利税看,新能源产业增长50.1%,先进装备产业增长12.0%,绿色家居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均增长10.8%,特色纺织产业增长6.6%,金属新材产业下降4.8%。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219个,完成投资14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24.3亿元,增长24.4%;非国有投资1077.2亿元,增长7.1%。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8.3亿元,增长22.4%;第二产业投资612.7亿元,增长7.6%,其中工业投资612.6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投资781.6亿元,增长17.3%。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23.4亿元,比上年下降5.6%。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396.5万平方米,下降3.0%;房屋竣工面积253.8万平方米,下降44.1%;商品房销售面积399.3万平方米,增长30.9%,其中住宅346.1万平方米,增长33.1%;商品房销售额274.8亿元,增长37.4%,其中住宅237.1亿元,增长44.6%。
全市年末拥有建筑企业230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43家、二级资质企业65家。全年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21.6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建筑工程产值547.81亿元,安装工程产值50.45亿元,分别增长4.5%和8.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169.71万平方米,下降0.4%;竣工面积2031.81万平方米,增长12.5%。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批发零售业863.6亿元,增长10.3%;住宿餐饮业100.3亿元,增长14.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全年实现零售额372.7亿元,增长9.2%。其中,石油及制品类71.2亿元,增长0.7%;服装类40.7亿元,增长33.7%;食品类31.8亿元,增长21.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13.0亿元,增长3.2%;汽车类123.2亿元,金银珠宝类9.4亿元,分别下降0.2%和8.4%。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707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国内旅游人数7000.2万人次,增长18.7%;入境旅游人数70.3万人次,增长16.6%。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00.0亿元,增长39.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682.1亿元,增长39.4%;旅游外汇收入2.9亿美元,增长29.2%。全年旅游景区门票收入7.0亿元,增长60.8%。全市年末拥有星级宾馆46家,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39家。
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0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出口89.0亿美元,增长1.1%;进口13.5亿美元,增长14.3%。按出口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80.8亿美元,增长0.6%;加工贸易出口7.7亿美元,增长0.5%。按出口企业性质分,生产企业出口50.1亿美元,增长2.3%;流通企业出口12.4亿美元,下降4.8%;外资企业出口26.1亿美元,增长0.01%。按主要出口产品分,机电产品出口29.8亿美元,增长4.7%,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28.2亿美元,下降3.8%。按主要出口市场分,北美洲出口增长较快,达到11.5%;大洋洲增长4.8%;亚洲、非洲、欧洲和拉丁美洲分别下降3.1%、6.4%、2.6%和4.7%。
全年新批准及增减资利用外资项目185个。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07家,增资项目46个;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81个。全年合同外资1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全年实到外资9.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3%。其中,第一产业0.4亿美元,增长410.0%;第二产业3.1亿美元,下降48.0%;第三产业6.0亿美元,增长53.9%。
七、交通运输和电信
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商合杭铁路湖州段、申嘉湖高速公路西延项目动工兴建,杭长高速公路北延、318国道南浔至吴兴段改造、五一大桥改建等工程加快建设,湖苏沪高铁、杭宁高速改扩建、长湖申航道西延和京杭运河湖州段整治等项目前期有序推进。全市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6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89公里、一级公路461.1公里、二级公路602.3公里。全年新建成农村联网公路140公里。全年完成客运量6047万人,比上年下降4.1%;客运周转量20.9亿人公里,下降5.6%。完成货运量13565万吨,增长2.7%,其中公路7819万吨,增长4.8%,水路5746万吨,增长0.1%;货运周转量146.7亿吨公里,增长2.4%,其中公路60.2亿吨公里,增长5.9%,水路86.5亿吨公里,增长0.1%。全年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8052万吨,下降5.1%,内河集装箱吞吐量18.5万标箱,增长52.7%。
全市年末汽车保有量达到55.31万辆,比上年增加8.16万辆,增长17.3%;私人汽车保有量50.56万辆,增加8.11万辆,增长19.1%,其中轿车36.25万辆,增加5.93万辆,增长19.6%。全年小型汽车上牌量9.74万辆,增长18.5%。
全年实现电信业务收入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全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9.14万户,比上年减少1.4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50.27万户,增加67.27万户;年末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104.33万户,增加16.49万户。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市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3089.7亿元、贷款余额2535.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8%、7.3%;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72.0亿元,同比少增38.7亿元;年末本外币住户存款余额1555.6亿元,比年初增加129.4亿元,同比少增7.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38.8亿元,比年初减少1.4亿元,
不良贷款率为1.53%,比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
全年证券营业机构股票成交额11277.0亿元,比上年增长254.4%,其中代理A股成交11176.6亿元,增长251.6%。浙江鼎力、佐力小贷、诺力股份、长安仁恒、永艺股份、星光农机、永兴特钢等7家企业分别在境内外证券市场成功上市,实现首发融资31.16亿元;升华拜克、美都能源、佐力药业、超威动力、尤夫股份、久立特材、金洲管道等7家上市公司通过上市公司平台实现再融资72亿元。全市年末已拥有上市公司22家,其中境外6家,境内16家。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65.8亿元,增长12.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0.5亿元,增长14.9%;寿险保费收入35.4亿元,增长11.0%。各项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25.5亿元,增长31.5%。其中,财险赔款15.6亿元,增长15.0%;寿险赔款和给付支出9.9亿元,增长70.2%。
九、教育和科技
全市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454所,全年招收学生11.50万人,在校学生42.93万人,毕业生11.7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6.62%,比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初中毕业升高中段比例99.08%,提高0.03个百分点;初中、小学入学率均为100%;十五年教育毛入学率99.39%,提高0.26个百分点。全市各类学校拥有专任教师2.81万人,其中中小学专任教师1.87万人;每百名中小学生拥有专任教师6.9人。
全年专利申请量21822项,比上年增长9.7%;专利授权量16653项,比上年增加3974件,增长31.3%,其中发明专利1647项,比上年增加947项,增长135.3%。全年经认定登记的技术成交项目240项,比上年减少38.3%;技术成交金额28394万元,比上年增长43.4%。全市年末拥有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23家,比上年增加35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50家,增加73家。全年获市级以上政府奖的科技成果68项,其中省级23项。全年列入国家级火炬项目45项,比上年增加7项。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市年末拥有影剧院26个,全年演出173632场;文化馆、艺术馆6个,全年举办展览298个,组织文艺活动1418次;公共图书馆5个,总藏量220.4万册件;乡镇街道文化站94个;博物馆(纪念馆)31个;文物保护单位412个,其中国家级25个,省级41个。
深化“文化礼堂·幸福八有”工程,新建文化礼堂90个、累计达320个。打造“文化走亲”、“博物馆在行动”、“文化街景”特色品牌,深化“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全年共引进高雅艺术演出278场,举办大型广场文化活动804场,组织基层文化活动5634场,开展电影下乡放映1.4万场次。全年出版各类报纸3926万份,其中湖州日报1524万份,湖州晚报2168万份,湖州广播电视报234万份。
全年成功举办湖州市第八届运动会,参赛运动员达5938名,创历届市运会规模之最。全年共承办第六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全国极限运动会、op级帆船冠军赛及全国短道汽车拉力赛、全国场地自行车冠军赛、德清国际竹海马拉松赛和太湖图影国际马拉松赛、城山沟极限山地自行车速降赛、全国室外射箭锦标赛、中美男子篮球对抗赛、全国象棋甲级联赛、“生态杯”全国羽毛球邀请赛等30余项国际性、全国性和省级综合大型赛事。完成向上输送优秀体育人才7名,派出37支队伍467名运动员参加了21个项目的省级以上体育竞赛,取得金牌54 枚、银牌41枚、铜牌53枚铜的好成绩。全年完成体育彩票销售6.02亿元。
全市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377个,其中医院51家、卫生院73家、妇幼保健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733个;等级医院24家,其中三级医院8家;拥有医疗床位1356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3254张;卫生技术人员20556人,其中执业医师6260人、执业助理医师1110人、注册护士8124人。按户籍人口计算,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50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为78人,其中医生28人。全年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3.60‰、4.53‰,分别比上年上升0.34和0.03个千分点。
十一、人口、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户籍人口263.71万人,其中男性130.68万人、女性133.03万人;城镇人口122.81万人;60岁以上人口61.02万人,占总人口的23.1%,占比提高0.9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02万人,出生率为7.67‰;死亡人口1.92万人,死亡率为7.2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1‰。全年计划生育率为97.3%。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57万人,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7%。
据619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23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4%。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9.3%,经营性收入增长5.2%,财产性收入增长6.4%,转移性收入增长11.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815元,增长7.8%。据576户农村居民家庭抽样调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41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9.7%,经营性收入增长6.9%,财产性收入增长10.8%,转移性收入增长9.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112元,增长8.6%。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本外币住户存款余额达58987元。
全市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33.33万人,比上年增加5.9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1.01万人,增加6.8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4.47万人,增加2.8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5.88万人,增加0.3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62.85万人,增加2.57万人;参加生活保障和生活补助制度的被征地农民8.30万人,减少4.38万人。全市年末住房公积金正常缴存人数达到28.32万人,比上年增加1.94万人;全年归集住房公积金38.59亿元,增长15.7%;当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41.23亿元,增长59.9%。
全市年末农村“五保”对象人数为1575人,城镇“三无”对象人数为409人。全年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18810户,人数30738人,其中农村25051人、城镇5687人;全年发放低保保障金15152万元,比上年增加16.5%;全市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均为每人每月664元。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0.01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6亿元。
全年除火灾事故外共发生各类事故980起,死亡342人,直接经济损失1734万元,比上年分别下降0.31%、0.58%、9.58%。全市生产经营性火灾事故共发生411起,无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83万元。道路交通领域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2起,死亡6人,比上年增加1起、3人。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2.44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3.12,十万在校生非正常死亡率为0.15。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质量
深入实施中心城市建设四年行动纲要,扎实推进仁皇山分区、市北分区、龙溪港东岸、高铁枢纽站等重点区块建设,市民服务中心、奥体公园的主体建筑基本建成,中心城市外环线实现通车,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修缮等项目进展顺利,吴兴东部新城、南浔中心城区建设进程加快。制定实施南太湖65公里岸线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推进健康城、发现岛等一批优质项目建设。“三改一拆”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交通治堵不断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加强。
大力推进“五水共治”,连续第二年获得全省治水“大禹鼎”。全市地表水市控以上监测断面达到Ⅲ类以上标准的比例为94.3%,在全省率先实现市控断面消灭Ⅴ类和劣Ⅴ类水,功能区达标率为94.3%,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入太湖河流断面水质均达到或好于Ⅲ类水标准,市出境断面水质良好;市区空气优良率59.7%,比上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市区PM2.5日均浓度为56.9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9%。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增加值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执行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数据采用粮食生产统计监测调查结果;
5.主要行业统计范围:①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②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③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④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⑤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包括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