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季度,湖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8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8%,收入绝对值及增幅均列全省第4位。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2.5个百分点,较疫情前2019年下降1.8个百分点,增幅呈放缓态势。要关注增收面临的不利因素,补齐短板,推动收入稳步增长。
一、收入结构分析
(一)工资性收入平稳增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592元,同比增长7.5%。工资性收入的稳步增长是增收的重要支撑,主要得益于四点因素:一是在疫情防控常态下,湖州市积极吸纳就业;二是疫情常态化下,某些特殊行业如无纺布加工等发展良好,吸收了部分当地闲置、富余劳动力。三是疫情淘汰了一批管理体系不健全、资金依赖性较大、市场前景不明的小规模企业和项目,而销售渠道畅通、发展稳定的企业是能保证员工的福利待遇每年略有提升的。四是近几年从事体力和技术的年轻人不多,这类人才缺口较大,目前农村从事泥工、瓦工、油漆工、工程车司机等技术工种的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二)经营性收入快速反弹。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4913元,同比增长8.0%。经营性收入增长较快一是特色产业增势较好。部分村庄集中发展某种产业,如苗木种植、水产养殖等,形成集聚,收益较好。二是春节消费市场火爆。传统年货、绿色食品、智能家电等销售保持较快增长,浙北超市、欧尚超市、奥特莱斯、八佰伴等全市26家重点商场超市累计实现销售额1.35亿元,同比增长52.5%。集购物、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等新业态备受消费者青睐,万达广场、银泰城、九汇城等全市5家综合体累计实现销售额3725.19万元,同比增长221.1%。三是水产养殖业收入增长较快。受“非粮化”整治淡水养殖产品水域面积减少及居民对淡水鱼产品消费增加影响,淡水养殖鱼和淡水养殖虾价格明显上涨,养殖户收入增加。
(三)财产净收入保持增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747元,同比增长7.3%。一是居民理财意识日益增强;二是由于疫情防控到位,房屋出租行情较去年回升;三是宅基地农房双盘活促进农民增收。如德清县2021年围绕招引数字经济类、文化创意类等新产业、新业态企业注册落地,全县累计盘活闲置农房2982户1080亩,实现农民增收7856.16万元。
(四)转移净收入增长较快。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1030元,同比增长9.7。一是退休后再就业收入较多。养老金平稳增长之余,部分退休年龄老人选择再就业。二是赡养收入快速增长。三是政府通过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若干项目政策补贴兑现,对粮油生产收购奖补,实行耕地保护补偿差异化补贴,推广扩粮增效“稻虾”轮作模式给予奖补等。
二、增收不利因素分析
(一)工资性收入增收乏力。工资性收入是目前湖州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最主要来源,在可支配收入中占53.2%。而工资性收入的大范围增长主要依赖政策性工资调整和临时性增资政策,而员工个人工资增长除晋级增资外,大部分依靠增加工作时长来增加收入,增收潜力不大。
(二)“内忧外患”压缩企业盈利空间。一是用工成本、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经营成本大幅增加。二是全球疫情起伏反复、世界经济脆弱复苏、海运物流不畅等问题进一步挤压外贸相关企业利润进空间,也影响企业接单意愿。三是疫情影响,住餐业旺季恐难到来。目前看来,新冠疫情还在持续。尤其是上海疫情影响下,周边城市防疫政策更加严格,居民出行受限,原本预计的“五一”旺季恐怕难以到来,对旅游产业影响较大,且连带影响相关的民宿、餐饮等产业发展。
(三)“非粮化非农化”、部分区县全域整治及低、小、乱整治等行动给居民增收造成阵痛。全市土地整治优化,退塘还田、退林还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减少了原有水产养殖或者苗木种植的收益,但农村部分小作坊、小企业的关停,也使部分居民从个体经营转为工厂就业,收入较原来下滑。同时,原有这部分土地流转、厂房出租或工人宿舍用房的租金收入也随之减少。
三、几点建议
(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
当前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加大,要切实克服麻痹心理、松劲心态,狠抓各项防控措施的落细落实,抓关键、堵漏洞,进一步织密扎牢疫情防控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前提和保障。要把“三农”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及时帮助农业企业解决好交通运输、产品销售等困难,全力稳定农业生产供应,保障农民增收致富;要狠抓工业经济,加大产业链招商工作力度,强化龙头企业支撑作用,抓好固定资产投资,推动新开工项目和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做好土地收储和出让工作,力争实现全年增长目标;要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稳住经济基本盘,强化民生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企业帮扶。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许多企业无法正常运转、甚至部分企业面临生存问题,尤其是服务行业亏损严重,“活下去”也成为了很多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要持续加大受疫情影响企业的帮扶力度。要根据湖州实际,通过减税降费、减免租金、降低企业疫情防控成本等方式降低中小企业负担。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全面落实普惠性措施基础上,加强对餐饮、零售、文旅、外贸等受疫情影响突出行业的帮扶。
(三)积极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
一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标准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产业兴村强镇行动,扶持各村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扶持一批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抓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质量安全监管。二是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政策体系,加快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深化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工作,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模式。三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深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发展。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增收能力。
(湖州调查队 沈思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