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目录>>信息分析>>调查分析>>市队分析
【数说新时代】规模化发展成效显现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州市畜牧业发展报告
日期:2022-07-12作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州市畜牧业生产经历“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多个阶段,面临“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疫情”等重重困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完成规模化、产业化、数字化的转型升级,产能逐步恢复并趋于平稳。

一、生猪生产基本情况

1.生猪产能先降后稳。十八大以来,生猪养殖逐渐向规模化转变,生猪产能呈现三个阶段,一是2012-2016年,全市范围内开展“三改一拆”,生猪存栏呈现断崖式下降,2016年饲养量仅有2012年的1/3不到;二是非洲猪瘟影响,2017-2019年,全市的生猪饲养量呈现“∧”发展,其中2018年湖州受非洲猪瘟影响,养殖户恐慌性出栏,呈现近几年出栏的小高潮,出栏量达到32.49万头,大幅清退、扑杀和集中出栏后2019年生猪产能回落至近10年最低;三是2020年之后为提高猪肉供应,从上至下统一决策部署生猪养殖恢复工作,至2021年末,全市生猪饲养量60.82万头,达到十九大以来最高值。

2.能繁母猪先降后升。2012年以后,受生猪存栏下降影响,能繁母猪呈现下降态势,前期受“三改一拆”影响,由2012年的10.66万头,下降至2017年的1.64万只; 2018年开始受“非洲猪瘟影响”,能繁母猪存栏一直处于2万头以下,2021年受利润空间较大及调控政策的进一步强化,年末能繁母猪存栏达到2018年以来最高值2.92万头。

二、湖羊生产基本情况

羊饲养量(基本为湖羊)整体呈上升趋势,2012-2015年存栏量逐年上涨,2015年全市羊饲养量为38.04万只,比2012年上涨16.8%2016-2017年羊饲养量小幅下降,2018年开始回升,湖州经过两轮湖羊产业兴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之后,湖羊饲养量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状态,于2019年超过嘉兴居全省首位。到2021年底,羊存栏从2012年的30.07万只增长到50.43万只,增长67.7%,年均增长6.8%2021年全年羊饲养量93.11万头,居全省首位,占全省羊饲养量的32.0%

三、家禽饲养量先降后升

随着“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的持续推进,2012-2018年湖州市家禽饲养量波动下降,2018年降至最低点,年饲养量为3144.61万只,较2012年下降49.4%2019年家禽饲养量开始逐步回升,2021年全市饲养量达到3808.53万只。

四、十八大以来湖州市畜牧业发展亮点

1.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五水共治”、“三改一拆”、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过去以“散乱小”的养殖模式逐渐退出,畜牧业生产开始向规模化转变。全市大型生猪规模户从2012年的16家提高到2021年末的36家,大型规模户占全市存栏的占比与2016年相比增加59.3个百分点。2021年末,全市湖羊规模养殖户有187户,其存栏占全市总存栏的73.4%,规模饲养程度居全省前列。

2.区域布局逐渐优化。全市湖羊养殖区域布局逐渐优化,湖州市作为国家湖羊保护区、湖羊发源地之一,2019年获得“湖州湖羊”logo商标,2020年获得“湖州湖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随着全市湖羊振兴计划的实施,南浔、长兴的湖羊饲养量占比逐年提升,从2012年占比58.0%提高至2021年的66.8%

3.数字化技术不断提升。全市不断提升数字技术在监测、预警、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截至2021年,规模以上羊场已实现“浙农码”赋码全覆盖,产业大脑项目入选全省“农业产业大脑”第一批建设先行名单。多家大型生猪养殖场基于AI识别的保险理赔方法和理赔端,通过集成物联网技术,结合AI视觉识别、大数据、算法及“农险通”应用管理系统,建立“四端五角色”大数据平台,AI视觉识别实现养殖场出猪、冻库内外管理、运输车辆轨迹管理的全维度人工智能管控。

4.联农共富模式不断完善。全市聚焦特色产业,探索形成多种联农带农共富模式,持续拓宽产业致富路径。如长兴县建成吕山湖羊省级产业化联合体,构建了以湖羊为载体的“政府主导、村庄联建、公司运营”“公司+合作社+市场+农户”“九村联建、投资占股、比例分红”等多种联农带农共富模式,带动就业1万余人,人均增收 2 万余元。加强东西部协作,推动湖羊入川、进疆,带动省外就业 5 万人以上,相关做法入选第二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湖州调查队 高浩)

 

  国家统计局湖州调查队 地址:湖州市吴兴区金盖山路66号市民服务中心3号楼12楼 邮编:313000 电话:0572-2399269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436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