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丽水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毅笃行“丽水之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69.9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9.92万人,乡村人口180.05万人;男性人口138.42万人,女性人口131.55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 51.3%和48.7%。全年出生人口17991人,出生率为6.65‰;死亡人口18154人,死亡率为6.71‰。根据2021年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5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万人。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7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8.3%,与2019年相比,两年平均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8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37.2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64.92亿元,分别增长2.1%、9.2%和8.4%,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3%、5.1%和6.7%。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6.3:37.3:56.4。人均GDP为6810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556美元),比上年增长7.4%。经最终核实,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1527.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3%,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6.8:36.0∶57.2。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7%,服务价格上涨1.8%,工业品价格上涨2.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3%。
表1 2021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情况(上年=100)
全年财政总收入270.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97亿元,增长14.0%。其中,税收收入137.85亿元,增长17.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4.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5.69亿元,增长3.5%,其中民生支出403.90亿元,增长1.4%,占比74.0%。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3065人,其中5144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26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6%,比上年下降0.09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3.0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2%;粮食总产量41.77万吨,增长11.4%。油菜籽播种面积3.08千公顷,增长14.7%;蔬菜45.36千公顷,减少1.9%;花卉苗木0.34千公顷,下降4.7%;中药材4.89千公顷,下降1.2%;果用瓜2.70千公顷,下降11.3%。
年末生猪存栏51.61万头,比上年增长16.9%,生猪出栏 55.77万头,增长2.7%;全年畜禽肉类总产量6.37万吨,增长8.0%。
表2 202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年末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548个,总面积 44.98万亩。累计成功申报10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验收4个。累计申报9个特色农业强镇,创成特色农业强镇8个。农业产业化组织1603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3家。
年末有效期内绿色食品达269个。全年新增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累计达19个。
年末建制村全部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全年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13个、特色精品村28个,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5个、示范乡镇68个,特色精品村174个。年末农家乐民宿3507户,餐位 20.26万个,床位4.43万个,从业人数2.9万人。全年农家乐(民宿)共接待游客2660.92万人次,实现营业总收入 24.61亿元。“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6.33万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0.81万人。年末金融系统涉农贷款余额1691.59亿元,增长23.6%。其中,农户贷款余额915.34亿元,增长16.3%。
年末,全市共有省级特色小镇11个。庆元香菇小镇命名为省级特色小镇,青田欧洲小镇入选为第七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名单。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1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两年平均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4.20亿元,增长15.0%,两年平均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1916.96亿元,增长32.7%,其中出口交货值192.17亿元,增长26.1%。分行业看,在35个行业大类中,29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2.5%,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3.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3.3%,分别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5、1.3和1.2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12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全员劳动生产率22.6万元/人,比上年提高2.4万元/人。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研发费用52.55亿元,比上年增长31.7%;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6.0%。新产品产值率35.1%。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增长25.1%、20.7%、23.4%和17.9%,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0.1、5.7、8.4和2.9个百分点,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6.2、3.6和7.6个百分点。重点产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高端装备、节能环保、健康产品、时尚制造业分别增长21.9%、16.2%、29.1%和13.7%。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26.6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4%。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1%,两年平均增长10.8%。制造业投资、项目投资分别增长20.1%和11.0%,两年平均增长2.8%和3.5%。民间投资、交通投资、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均增长,分别增长16.0%、8.8%、0.8%和7.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1.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6.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分别为0.9%、18.7%和80.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31.57亿元,比上年增长21.3%,两年平均增长24.0%。其中住宅投资246.37亿元,增长21.6%。商品房销售面积 332.06万平方米,增长12.2%,两年平均增长15.2%。商品房销售额 498.35亿元,增长24.7%,两年平均增长31.3%。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两年平均增长6.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56.81亿元,增长1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166.07亿元,下降5.0%。按消费类型统计,餐饮收入下降0.6%,商品零售增长15.2%。网络零售额591.1亿元,增长22.8%;居民网络消费298.9亿元,增长8.1%。
全年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在限额以上企业销售的商品类别中,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织品类、日用品类零售额稳定增长,分别增长9.2%、23.6%、29.0%。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化妆品类、照相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5.9%、58.1%和29.0%。线上消费持续增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7.9%。
年末商品交易实体市场106个,全年交易额为289.64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1亿元以上市场40个,10亿元以上市场8个。
六、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29.28亿元,比上年下降4.1%。其中,出口287.37亿元,下降4.3%;进口41.91亿元,下降2.4%。其中:流通公司出口94.52亿元,下降38.5%;生产企业出口187.83亿元,增长32.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 65.4%。
表3 2021年货物进出口主要分类情况
全市新设外资企业46个,比上年增加14个;实际利用外资0.84亿美元, 增长40.4%。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 42.23亿元,比上年增长7.3%。
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15892.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8.6公里。公路和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91.7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8%;公路和水运旅客周转量5.72亿人公里,下降12.1%。铁路客运量 976.91万人,增长22.4%;货运量319.86万吨,增长34.1%。
表5 2021年公路水运客货运输量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66.1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5.2%,其中个人汽车63.27万辆,增长6.7%。民用轿车保有量42.86万辆,增长6.0%,其中个人轿车40.91万辆,增长6.0%。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2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7.5%;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16.34亿元,增长9.3%;快递业务量完成1.79亿件,增长16.8%。电信业务总量24.7亿元,增长22.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75.25万户,比上年增加11.46万户,其中使用3G、4G、5G移动电话用户248.54 万户,增加21.89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含华数)接入用户110.25万户,增加8.05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 259.13万户,增加18.04万户。
全年旅游总收入288.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88.4 亿元,增长18.2%;旅游外汇收入25.4万美元,下降54.0% 。
全年成功创建 1家4A级景区。年末全市共有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25 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 1家。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972.1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9%,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3888.37亿元,增长11.9%。住户本外币存款余额2360.33亿元,增长10.0%。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291.89亿元,增长18.7%,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3277.70亿元,增长18.6%。年末主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09.70亿元,比年初增加142.88亿元,增长21.4%。
表6 2021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年末A股上市公司5家(主板4家、创业板1家),境外(纳斯达克)上市公司5 家,“新三板”挂牌公司18家。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63.6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6.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2.25亿元,增长 6.7%;人身险保费收入 41.36亿元,增长 6.7%。各类赔款及给付23.19亿元,增长18.2%。其中,财产险赔付14.69亿元,人身险赔付8.50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共有幼儿园418 所,在园幼儿7.94万人,比上年增长3.5%。共有小学196所,招生2.37万人;在校生15.35万人,下降1.9%。共有初中79所,招生2.77万人;在校生8.36万人,下降0.3%。全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3所,招生1.02万人,在校生3.08万人;普通高中25所,招生1.40万人,在校生3.90万人,毕业生1.16万人。
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 所(含独立学院及筹建院校)。高考录取率为96.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4.6%。
幼儿园专任教师0.57万人,比上年增加304人;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义务教育中小学专任教师1.68万人,增长1.3%。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0.22万人,生师比14: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1%。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比例分别为46.9%和87.3%。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为44.4%。
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8家,累计581家。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36家,累计1832家。全年专利授权量12860件,增长10.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543件,增长27.5%。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技支出13.48亿元,增长17.3%。全年新增“浙江制造”标准10个。
全年有104家企业获得728张3C证书。法定计量技术机构9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5.2万台件。1383家企业获得了管理体系认证。
十、卫生和文化体育
年末,全市卫生机构1694个(含村卫生室、诊所),其中,医院60个,乡镇卫生院18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6个,诊所(卫生所、门诊部、医务室)599个,村卫生室762个。卫生技术人员22401人,比上年末增长4.2%,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044人,注册护士9623人,分别增长5.5%和8.3%。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5321张,增长7.2%。医疗机构年诊疗人次2493万,增长14.2%。
全市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馆10个,文化站173个,博物馆20个。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覆盖率均达100%,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年末全市综合档案馆10个,馆藏各类档案1863个全宗,共计 142.04万卷 259.10万件,其中已开放1487个全宗,共计50.24万卷。
成功举办全国皮划艇秋季冠军赛、全国航海模型锦标赛等大型赛事活动。
全年销售体育彩票6.15亿元,比上年增长28.9%。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2042元、53259元和2638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1.4%、9.7%和11.6%,两年平均增长8.9%、7.1%和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4%、7.8%和9.6%,两年平均增长6.9%、5.1%和 7.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02,比上年缩小0.03。
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39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5.1%。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36678元和21613元,增长15.5%和17.9%,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13.5%和15.8%。
年末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8.5平方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6.8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46.3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25.3辆。
全市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389元,增长16.1%,高出农民收入增速 4.5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02.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8万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0.88万人,增加4.7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89.21万人,增加10.8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3.67万人,增加3.01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1%。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43.46万人,增加3.83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3.33万人,增加2.7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0.13万人,增加 1.0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5.70万人,增加 2.0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7%。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参保人数2.08万人。正常缴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2544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225元。
年末在册低保对象7.06万人,其中,城镇0.24万人,农村6.82万人。低保资金支出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城乡低保同标,平均每人每月910元。新增各类机构养老床位数12363张,新建成乡镇(街道)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76个。
全年发行各类福利彩票3.68亿元,筹集公益金1.1亿元。
全年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447套,竣工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097套。
十二、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全年平均降水量为1865.9毫米。水资源总量222.84亿立方米。
全年新增百万国土绿化造林5560公顷,完成义务植树531万株。建设战略储备林和美丽生态廊道12.03万亩。其中,战略储备林8.17万亩,美丽生态廊道3.8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81.7%。
全市年平均气温19.2度。市区PM2.5浓度平均为21微克/立方米,日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比例为99.7%。
全市99个地表水断面Ⅰ~Ⅲ类水质断面占99%,无劣Ⅴ类水质断面。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中,满足水环境功能区目标水质要求断面占100%。
全年污水排放量11670.2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9%;污水处理量为11466.63万立方米,增长6.2%;污水处理率98.3%,比上年提高0.31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用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100%。
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4489.84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1440.86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8.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99平方米。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比上年上升13.4%,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4%。
全年因各种自然灾害倒塌房屋140间,损坏房屋461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3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0.88亿元。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5起、死亡58人、受伤49人,比上年分别下降19.1%、12.1%和29.0%。其中,道路运输领域共发生事故71起、死亡45人、受伤47人,分别下降21.1%、13.5%和31.9%。
注释:
[1]公报所列2021年的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根据上级文旅部门统一部署,旅游业的统计方法和口径有调整。
[4]邮政业务总量计算使用2020年不变单价。
[5]电信业务总量计算使用2020年不变单价。
[6]因部分保险机构目前处于风险处置阶段,保费收入相关数据口径暂不包含这部分机构。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新农村建设、农业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特色小镇数据来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贸进出口、外资等数据来自市商务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专利数量、质量检验、名牌产品数量来自市市场监管局,档案数据来自市档案馆,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低保、社会服务和救助、福利彩票数据来自市民政局,水资源数据来自市水利局,园林绿地面积、城市污水处理率、保障性安居住房等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降雨量、平均气温数据来自市气象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安全生产事故等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局,公路运输、水运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移动电话用户数量、互联网宽带用户等数据来自电信、移动、联通公司,邮政业务总量、快递业务量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上市公司数据来自市金融办,保险业数据来自市银保监分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旅游、体育、体育彩票数据、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数据来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户籍人口、汽车保有量数据来自市公安局,价格、粮食产量、生猪存出栏、城乡居民收支、家庭耐用品拥有量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丽水调查队,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