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是丽水松阳农业主导产业,也是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松阳县深入实施“科技兴茶、龙头兴茶、市场兴茶、品牌兴茶、文化兴茶”战略,大力发展茶经济,获得“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美誉。本文在借鉴波特“钻石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围绕松阳发展茶产业的有利条件、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市场的变化,提出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相应对策,以期对推进松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一、“钻石模型”修正及研究的适用性分析
钻石模型理论是美国哈佛商学院波特教授于1990年提出的,他指出一个国家某种产业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4个方面的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钻石理论还包括两个变数:政府和机会,这六要素之间的主次划分主要是从国家宏观层面上对产业发展的整体考虑,但却忽略了地方农业特色产业的特性。考虑到松阳茶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资源配置、产品生产及服务方面做好政策扶持、基础设施配套、提供产业创新环境等。因此,本文认为政府力量的作用与核心要素的作用是等效的,运用修正后的钻石模型(图1)分析松阳茶产业发展问题更合适。
图1 修正钻石模型的框架
(一)生产要素。
针对松阳县茶产业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从天然资源、劳动力资源、文化资源、技术优势、资本资源进行分析。
1.天然资源
松阳县“八山一水一分田”,中部松古平原是浙西南最大的山间平原,素有“处州粮仓”之称。其四周群山环绕,形成了以早生高效为特色的松古盆地茶区;母亲河松阴溪由西向东贯穿全境,流域面积占全县面积的92.55%,水资源充足;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有利于茶叶进行光合作用;山地茶园多为烂石砾壤,富含矿物质的同时土层松厚,益于出产高品质茶叶。2022年全县年末实有茶园面积13.42万亩,本年采摘茶园面积12.78万亩;茶叶总产量1.49万吨,总产值8.47亿元。
但是,近年来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严重损伤了茶园土壤,修复和改良茶园土壤变得尤为重要。同时,伴随着极端气候的出现,例如去年的旱情等,抵御气候风险的能力有待增强。
2.劳动力资源
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全县24万人口中有近四成人口约10万人从事茶产业,50%的农民收入来自茶产业,60%的农业产值来源于茶产业的发展格局。可以说,茶产业已成为松阳县域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全县由最初的茶叶种植衍生拓展出茶苗商、茶机商、采茶工中介等各类小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万余人,培育“松阳茶师”10000余人。
但是,茶业人才依然供给不足。农技人员呈现老龄化,技术知识无法与时俱进,年轻人选择从事茶产业的较少,出现人才断档等。
3.文化资源
松阳拥有1800多年建县史,其“茶龄”和“县龄”相差无几,早在三国时期松阳就已生产茶叶。据《松阳县志》记载,民国18年(1929),松阳茶叶获得首届西湖国际博览会一等奖。松阳连续举办十五年的中国茶商大会,成功入选“中国茶事样板十佳”,成为“浙江省最具影响力十大农事节庆活动”。“松阳银猴”、“松阳香茶”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2年“松阳银猴”品牌价值28.13亿元,居全省第6。
但是,茶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创新不足,区域品牌影响力小、知名品牌少也是发展的痛点和难点。
4.技术优势
通过与院士工作站、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国家、省市茶产业技术体系合作,产学研创新成效显著。一方面促进了机械的研发与自动化。目前,松阳茶叶修剪机械化率达100%。另一方面,依托科技创新团队,松阳将茶叶加工延伸到医药保健、食品、养殖、化妆业等领域,开发抹茶、茶叶熏腿、茶香猪等20余种精深加工的产品,产值达7.46亿元。
5.资本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投入对于茶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据松阳县农业局统计,2015年至今,松阳茶产业累计投入资金超2.47亿元。财政涉农资金逐年增加,是助推松阳县茶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柱,但是,产业发展资金来源的渠道单一,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特别是中小茶企资金短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规模发展。
(二)需求条件。
目前,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叶,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纵观当前的松阳茶叶销售市场,浙南茶叶市场是“中国绿茶第一市”和全国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地,交易量、交易额连续多年为全国同类市场第一,辐射带动十余个省市的1000余万亩茶园,惠及茶农300余万人。2022年,该市场交易量、交易额分别达8.17万吨、65.39亿元。同时,线上“市场”交易非常火爆,2022年茶叶线上订单4936.77万件,网络零售额42.47亿元,同比增长63.91%。
但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市场对茶产业及相关企业在培植、生产、加工、储运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企业战略、结构及竞争
近年来,松阳县政府重点扶持有地方产业特色的、具备市场竞争优势、有能力带动农户增效显著的茶叶龙头企业。其中,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省级骨干龙头企业2家。对比全县3155家茶叶加工企业的数量,只是凤毛麟角。松阳的茶企业普遍存在家庭作坊模式,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无法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同业竞争力小。
2.相关及支持产业
波特指出,要使一个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必须保持上下游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产业集群。对于茶叶产业而言,最重要的则是茶树种植、加工行业以及衍生出的茶旅融合产业。
在茶树种植业方面。松阳县保存茶树种质资源2600余份(其中国外156份),优质资源600余份,资源保存量和绿茶类资源属国内一流。截止目前,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13.45万亩、良种率达96%。
在茶加工行业方面。截至目前,松阳有茶叶加工企业3000多家,大部分都是由小作坊发展而来,茶叶加工技术参差不齐,导致质量长短不一、具有影响力的大品牌较少。
在茶旅融合方面。一是深度发展“茶业+旅游”。大木山骑行茶园被评为全国茶旅金牌路线和省级“最美田园”。2022年,大木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人数50.65万人,实现营业收入50.7万元。二是大力弘扬“茶业+文化”,举办以茶文化研究和艺术创作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建成茶馆、茶吧、茶主题餐厅等20余家,实现经营性收入1000多万元。三是深耕细作“茶业+民宿”。打造“小茶姑娘”“茶隐”“茶田李下”等一批特色茶文化民宿。2022年底,全县共有茶主题民宿(农家乐)71家,床位735个,共接待游客27.8万人,直接营业收入560余万元。
3.机会
第一,“三茶统筹”的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三茶”统筹的提出为全国茶产区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二,消费升级的重要关口。随着消费升级和科技发展,茶叶消费需求也将由传统的泡饮向优质、便捷和保健的方式转变。第三,电商发展的广阔平台。电商的兴起和创新发展将引领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实现了茶叶市场的突飞猛进。
4.政府力量
政府力量渗透在地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全过程,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有形”的力量,松阳茶产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已成为该县“一县一品”特色经济产业。
一方面,政策支持的无形力量。松阳县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松阳茶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茶产业强县的若干意见》《松阳县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办法》等文件,对标欧盟标准,全面推进种植质量提升、加工品质升级、品牌市场拓展、经营主体培育、产城融合发展、茶叶转型保障等六大工程,致力打造成为茶园生态、茶品高雅、茶文荟萃、茶人质朴、茶韵浓郁的“中国茶乡”。
另一方面,设施建设的有形力量。如松阳县政府于2005年建成投用的浙南茶叶市场,集中了全国各地的茶商茶农,高峰期市场日客流量能达到一万人次,日交易额破亿元;又如通过建设有机示范茶园、茶文化博物馆、打造以旅促茶的大木山骑行茶园等措施,整合新的茶叶产业振兴动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再如为解决松阳县茶叶产业高端人才匮乏、企业科研创新能力滞后等问题,加强与院士工作站、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国家、省市茶产业技术体系合作。但是,交通仍是其短板,产业集聚规模仍有待扩大。
三、松阳茶产业发展相关建议
在基于修正钻石模型的框架之下,本研究从提升松阳县农业特色茶产业竞争力出发,从以下六个方面给出建议。
(一)做好宣传,提升长远发展意识。
一是宣传内容要丰富,利用短视频、图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讲解土壤保护的重要性,让农户深刻认识到土壤污染的危害性。二是技术服务要到位。深入推广土壤环境优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商品有机肥、生物防治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加大农残监测。三是科学管理要跟上。建立健全县域农资三级管理模式,实现从源头全域控制农药化肥,推行产品可追溯制度。
(二)多措并举,加强产业人才储备。
一是坚持引进来,利用政府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青年人才,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二是坚持本土化,以县职业中专等院校为主阵地,积极培养本地茶旅技术人才;三是坚持用起来,积极引导本地茶艺师、优秀人才参与街区各类项目经营;四是坚持走出去,积极与旅游协会、科研院校开展合作活动,不定期地开展论坛、讲座,打通科研成果服务农业的最后一公里。
(三)文化赋魂,扩大区域品牌影响。
文化是一种体现差异的有效竞争手段,多措并举挖掘茶文化内涵,树立茶城形象。一是县城升级改造,全网式植入茶元素,将茶文化与耕读文化、养生文化、道教文化融合发展,精心打造茶文化街区;二是挖掘茶乡故事,以文化下乡、举办茶文化节、茶事庆典、茶研学活动等形式大力宣传推广松阳茶文化;三是茶叶品牌建设,企业应树立以品牌建设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制定切实可行的短期和中长期品牌建设规划并贯彻实施,借助“电商+直播”优势,打造松阳特色品牌茶名片;四是培育茶文化非遗传承人,打造松阳茶非遗馆;五是培育体验业态,打造茶空间、茶艺培训、茶文化研学等体验空间。
(四)科技创新,提升茶产业附加值。
技术创新包括茶树种植技术和茶叶加工技术创新。一方面,打造智慧茶园,利用物联网高标准建设生态示范茶园;另一方面,引进智能化生产设备,探索清洁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保证茶叶生产质量的同时,实现规模化生产;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开发药物、保健品、功能食品、化妆品等精深加工新产品和茶产业衍生品,着力培育茶叶精深加工龙头企业。
(五)多元融资,引导产业要素集聚。
产业的发展不单单以财政资金为主导,也要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来补充。搭建松阳县茶产业融资平台,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加大金融资源向特色茶产业领域倾斜力度,引导更多的生产要素向茶产业聚集。通过双招双引,吸引资本参与建设运营。
(六)顶层设计,推动茶业全域发展。
要做强做优松阳茶产业,实现茶产业全域发展,首先树立全域发展观,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大文章。一方面,政策支撑要稳住,持续推进茶产业规模建设,以浙南茶叶市场为核心,向下发展茶叶智能种植,向上发展茶叶深加工及茶旅融合发展,注入茶文化灵魂。另一方面,基础设施要跟上,完善交通网络、物流、电商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多元化茶城市,实现茶、文、旅深度融合,开辟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推动城乡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