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统计知识
[信息化论坛]统计信息化初探
日期:2018-12-10 作者:

摘要:本文介绍了信息化概念的起源和内涵,给出了统计信息化的一般性定义,分析了统计信息化的组成和基本特点,对统计信息化的评价指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 

  

  一、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概念是从社会进化的角度提出的。综合所见资料,公认“信息化”一词起源于日本。信息化的思想是19631月由日本社会学家梅倬忠夫发表的《信息产业论》中首次提出的,但有关社会现象,则更早就受到西方学者的重视和研究。“信息化”概念由1967年日本科学技术和经济研究团体提出。“信息化”一词至少到几年前在西方(英文)世界还没有普遍公认的对等概念,也没有现成的对应单词,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主要使用源于法语的informatization。英文资料还可以举出很多与信息化内涵或外延相关、相似的提法:Information Revolution(信息革命);Information SocietyInformationbased Society(信息社会或信息化社会)等等。 

  

  对信息化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发展信息产业;也有人认为信息化只是指信息应用,而不包括信息产业。广义而言,信息化内涵应包括信息产业和信息应用两个方面,信息产业包括信息电子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信息应用包括各行各业与社会各方面应用信息技术装备和信息服务,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与社会各成员应用信息装备和服务,以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全部。至于信息内容的开发和产业化则内涵于上述两个方面中。因此,可以认为,信息化是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通讯、信息处理)等高科技技术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散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经济结构从以物质与能量为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重心转变,同时引起整个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使得信息获得方便快捷,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生活质量。 

  

  二、统计信息化的概念 

  

  (一)统计信息化的定义 

  

  中国信息化包括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军队信息化等。统计信息化是政府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信息化的核心,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统计信息生产流程。目前,统计信息化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统计信息化就是在统计信息的生产、流通及服务等各项统计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资源和环境,逐步提高统计管理、统计运营的集约化程度,使科学技术对统计工作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贡献达到一个较高水平的过程。 

  

  (二)统计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统计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存储、发布,从而改造传统的统计管理和运行模式。统计信息化涉及统计工作的各个部门和所有参与者,涵盖统计信息的整个生产流程。统计信息化是一个人机合一的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等。 

  

  统计信息化的外延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统计信息化的基础是统计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统计信息化的实现手段。 

  

  2、统计信息化的概念是发展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 

  

  3、统计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其关键点在于统计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准确的统计数据及时提供给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经济建设。 

  

  4、统计信息化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统计干部理念的信息化;统计决策管理信息化;统计工作手段信息化;统计信息生产信息化。 

  

  5、统计信息化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包含了人才培养、设备选型和采购、网络建设与应用、网站建设、软件开发、应用培训等过程。 

  

  (三)统计信息化的划分和组成 

  

  统计信息化可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对内即统计系统内部上下左右间信息和政令的传递,目的在于沟通和共享,以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决策。统计信息化对外是要加强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提高统计管理和服务的效率,方便管理和服务对象(单位和个人)。 

  

  统计信息化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物理层、应用层、核心层(数据层)。物理层是统计信息化的基础,包括网络建设、计算机基本软硬件环境的配备等;应用层,指用于支撑统计业务和统计工作的应用系统,如单一统计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内部通讯系统、统计网站等; 

  

  核心层(数据层)是指以数据为核心,以元数据为基础,将统计部门的各个应用系统集成起来,形成涵盖统计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存储、发布等统计业务全流程的协同的工作平台,如统计数据仓库、统计综合业务平台、统计预测系统等。 

  

  (四)统计信息化的特点 

  

  统计信息化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1发展的连续性。统计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连续的过程。统计信息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2参与的广泛性。统计信息化需要统计领导、统计机构(包括政府统计机构、部门统计机构、企事业统计机构)、统计工作者的共同参与,因而具有广泛参与的特点。 

  

  3过程的完整性。统计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统计工作方式,它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始终和统计信息生产的整个流程。 

  

  4手段的先进性。统计信息化是统计工作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是统计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因而具有手段的先进性的特点。 

  

  三、统计信息化的评价指标 

  

  统计信息化的评价指标是衡量统计信息化程度的主要依据,是指导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了解和掌握统计信息化的评价指标,对于把握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前进方向,提高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和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对统计信息化指标体系的研究刚刚起步,规范、统一的统计信息化指标体系尚未形成。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从统计工作现实出发,为适应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和长远要求,笔者认为:统计信息化主要有战略地位、基础建设、应用状况、技术水准、信息安全等五大评价指标。 

  

统计信息化的评价指标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解释 

指标构成 

1 

战略地位 

统计信息化重视程度 

对统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和信息化战略落实情况 

是否一把手主管;信息化规划和预算的制定情况 

2 

基础建设 

统计信息化投入总额 

对统计信息化的投入力度 

软件、硬件、网络、信息化人力资源、通讯设备、安全设施等投入 

3 

人均计算机拥有量 

统计信息化基础设施状况 

小型机;服务器;工作站;PC机 

4 

网络性能水平 

统计信息化基础设施状况 

网络的出口带宽 

5 

内部网络联通水平 

统计信息化协同应用的条件 

内部网方式和带宽 

6 

应用状况 

信息技术在统计数据处理程度 

统计报表数据处理信息化水平 

计算机处理统计报表起始层、用计算机处理的统计报表占全部报表比重、计算机在统计分析应用中的作用 

7 

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程度 

在网络应用基础上办公自动化状况 

是否实现了日程安排、公文管理、会议管理、信息发布、业务讨论、电子邮件、信息流程的跟踪与监控等 

9 

统计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 

统计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的深、广度 

统计综合业务平台、统计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水平和应用程度 

10 

统计网站建设水平 

反映统计信息资源整合状况 

统计信息覆盖的范围及反应能力;服务对象 

11 

系统内部沟通方式 

统计系统内部纵向、横向信息流转、沟通状况 

实时通讯、视频会议、IP电话等系统建设和应用水平 

12 

统计信息生产服务水平 

统计信息化产品(资源)的集成、管理、营销状况 

对党史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的水平及其作用 

13 

技术水准 

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 

统计队伍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数据处理的能力、统计信息网络使用能力 

信息技术开发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统计产品的能力和潜力 

信息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占员工的比重、新技术运用能力 

14 

信息技术培训 

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培训时间与周期、参加培训人员占员的比重 

15 

信息安全 

用于信息安全的费用 

统计信息化安全水平 

包含软件、硬件、培训、人力资源支出 

16 

统计信息化安全措施 

统计信息化安全水平 

信息备份、防厚厚法侵入、防病毒、信息安全制度与安全意识培养等措施的应用状况 

 

 

    四、结语 

  

  统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渐进动态的增效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时代性等特点。统计信息化过程漫长,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切实把握统计信息化的特征,掌握统计信息化的内涵和评价指标,对于认真对待统计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把握统计信息化建设方向,确保统计工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施月仁、周益峰:《统计信息化八大难题探解》 

  2、陈忠华:《统计信息化遐想》 

  3、龚炳铮:《关于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研究》 

  

  (作者:尹桂林  单位:湖南省株洲市统计局  邮编:412007  电话:07332872215 

  国家统计局衢州调查队 地址:衢州白云中大道37号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16楼 邮编:324002 电话:0570-3082278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436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