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发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的决策部署——“八八战略”。为浙江量身打造的“八八战略”,像一把启迪智慧的金钥匙,打开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新通道。20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台州深入实践“八八战略”,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经受住了大变局大变革大事件带来的一系列大战大考,奋力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历史性地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大步迈向现代化建设和共同富裕先行新征程。
一、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发挥,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八八战略”指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市场经济先发地。二十年来,台州有效破除民营经济发展壁垒,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体制机制优势充分发挥。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实现重大跨越。
台州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经受住了大变局大变革大事件带来的一系列大战大考,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台州市生产总值在2009年、2013年、2017年、2019年和2022年先后跃上2000亿元、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和6000亿元关口,从2003年到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从782.85亿元增加到6040.72亿元,增长了近7倍,年均增速9.1%,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二)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愈加合理。
台州加强政策引领,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全市经济增长从2003年的第二次产业领先逐步向第三产业领先转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03年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0.0:52.0:38.0,2015年调整为6.2:46.2:47.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22年调整为5.5:43.7:50.8,第三产业占据台州经济的半壁江山,比重超出第二产业7.1个百分点,现代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三)科持创新基础日益牢固,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台州把科技创新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着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拓展科技领域合作,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台州全社会R&D经费从2003年的5.85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139.44亿元,年均增长19.2%。2021年,R&D经费占GDP的比重为2.41%,较2003年提高1.82个百分点。2021年,全市技术市场共成交合同2430项,成交金额达115.81亿元,分别是2003年的2.6倍和48.7倍。技术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了科研和生产的紧密结合,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改变了科研与经济长期脱节的状况。
图1 2003-2022年台州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图2 台州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
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八八战略”指出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台州坚持拥湾向海,积极融入新一轮扩大开放的时代大潮,加快高水平建设“双循环”节点城市。
(一)加大基础交通投入,构建“内外联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台州坚持以大交通打通开放融合大通道,杭台高铁、金台铁路、沿海高速、杭绍台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实现了从交通末端到区域交通枢纽的转变。2009年,随着甬台温铁路正式运行,台州结束了无铁路时代。2022年初,随着杭绍台高铁开始运行,台州历史性地进入“省域1小时”交通圈,区位条件极大提升。2021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含村道)13359.5公里,比2003年增加12859.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0.3公里,比2003年增加372.3公里。2022年铁路营业里程365公里。2022年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为3.05亿吨和2034.91亿吨公里,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3.1倍和6.1倍。
(二)拓展开放战略版图,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
成功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浙江自贸试验区台州联动创新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开通至越南、新西兰等地的RCEP近洋航线以及至美国萨凡纳外贸集装箱直航航线,“义新欧”中欧班列“台州号”实现了进出口货物往返,正向着打造全国RCEP开放高地不断迈进。2022年台州港口吞吐量突破6240.82万吨,比2019年(2019年开始港口吞吐量统计范围为已办理港口经营许可证的港口企业,与2018年以前统计口径不可比)增加1339.82万吨,2018年完成港口吞吐量7167.00万吨,比2003年增长了233.4%,年均增长8.4%。台州进出口总额从2003年的32.88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416.80亿美元,年均增长14.3%。其中,外贸自营出口从2003年的26.51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380.1亿美元,年均增长15.1%。
(三)加强跨区域协作,构建开放新格局。
把接轨大上海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主攻方向,推进全方位、全市域接轨,与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等大院名校深度合作。2003年8月15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四次会议上,台州被接纳为协调会的正式成员。自此,长三角城市由15个变成16个,台州展开了全新的一页。2005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方案》,台州被纳入规划范围,这标志着台州正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一员,也有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台州成为“宁波都市圈”一员。三省一市联合编制出台《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以台州为圆心,逐层递进,全面构建由内到外、依次递进的开放新格局。
图3 2003-2022年台州市外贸进出口额情况
三、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工业经济蓬勃发展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是台州经济发展的基础,2022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238.61亿元,是2003年的5.2倍,年均增长9.1%。二十年来,台州推进产业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工业经济实现提质扩能、蓬勃发展。
(一)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显现。台州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产业格局加快重塑,出台临港产业带发展规划和湾区、港口、空间等专项规划,谋划建设新能源城、新材料城、新医药健康城、未来汽车城和精密制造城,五大产业城核心区启动建设。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384.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1.2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居全省各市第6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5.0%,比2003年提高48.5个百分点。
(二)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台州以“腾笼换鸟”催生新活力,以“凤凰涅槃”激发新动能,推动块状特色产业的破茧化蝶。腾笼换鸟,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20年来,从“机器换人”到智能化改造,再到产业数字化,推动制造升级。2016—202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4%。另一方面,狠抓“专精特新”,鼓励企业在产业分工精细度和产品严苛度的纵深赛道上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争当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和“隐形冠军”。对新增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新增的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除了提供资金补贴,台州还针对企业发展遇到的难题,提供创新、用地、人才等全方位支持,不断增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截至2022年底,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0家,307个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第一。
(三)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提升工业经济发展动能。加快数字产业化,打造光电、智能汽车电子等“2+3”数字产业集群,建设“浙里光谷”,开工水晶光电精密光学面板等项目,建成台州光电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吉利汽车软件生态产业园等项目投产、达产。建成投用工业4.0中心,建设推广8个产业大脑,新增省未来工厂1家以上、省智能工厂10家以上,完成10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深化5G融合应用,打造一批5G全连接工厂。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企业从2018年的147家提升到目前的259家,年均增长15.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也逐年提升,从2018年的3.9%提升到2022年的4.8%。2022年,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462.7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5.2%,高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6.7个百分点。
图4 2003-2022年台州市工业增加值情况
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台州坚定不移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砥砺前行,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群众满意、经得起时代检验的答卷。
(一)人民收入持续增加,幸福感持续增强。八八战略实施以来,台州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稳步迈向共同富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13404元增长到2022年的70737元,累计增长427.7%,年均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5823元增长到2022年的37700元,累计增长547.4%,年均增长10.3%。城乡间的差距持续缩小,城乡收入比逐年下降,从2003年的2.30:1缩小至2022年的1.88:1(以农村居民为1)。
(二)推进“共富工坊”建设,实现农民增收。台州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共富工坊”建设,积极引导企业把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探索“企业+工坊+村集体+农户”模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农民增收、村集体增富、企业增效。2022年,全市建成“共富工坊”1015家,吸纳从业人员3.4万余人、人均增收近8000元,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4000多万元;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7798元,比上年增长14.3%,增速高于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个百分点。
(三)试点“农户家庭资产池”融资模式,小微金融助力“三农”。台州积极发挥台州全国小微金改试验区优势,试点“农户家庭资产池融资”模式,探索建立农户家庭资产池评级模型,通过盘活农户家庭资产为农户提供免担保、纯信用的小额普惠贷款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帮助台州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助力我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各地农商银行已通过该模式向农户新增小额信用贷款授信3.63万户、金额32.55亿元,其中已发放贷款户数0.72万户、金额7.08亿元。科技赋能,支持农户创业创收。银行机构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将授信额度清单同步到信贷系统,实现手机、网银等线上签订合同和放款,全流程无须农户跑银行网点。银行已发放的7217户、7.08亿元贷款中,用于农民创业创收共4310户、金额4.73亿元。
图5 2003-2022年台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未来,台州将继续践行“八八战略”,打造“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坚定向着完成“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能级城市、促进高水平共富”三大历史任务的目标迈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再创新辉煌,再上新台阶。
国家统计局台州调查队 地址:台州市行政中心2号楼5楼
网站标识码:bm36000046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687号 浙ICP备17023767号-6 网站主办单位: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 邮编:318000 联系电话:0576-88512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