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还在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八八战略”实施以来,台州市一直致力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期间,全市畜牧业生产受环境整治、市场因素和各类疫情影响,猪、牛、羊、禽等主要畜禽种类的产能出现一定波动,但在中央和省“三农”工作精神的引领下,台州市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进数字化养殖新模式、提升优势产能和核心竞争力,逐渐完成了规模化、产业化、数字化的转型升级,畜牧业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一、“八八战略”实施以来台州畜牧业生产概述
(一)生猪生产情况。
2003年至2022年,台州生猪养殖经历了几番波折,过程曲折:一是受到猪链球菌、非洲猪瘟和新型冠状病毒影响,生猪饲养量明显下降;二是2013年开始,全省“五水共治”等环境整治工作倒逼生猪养殖走出低小散,生猪产量逐步调减;三是为了助农增收、稳定市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发力,生猪生产止跌回升,其中能繁母猪存栏回升至正常保有量,生猪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
2005年猪链球菌病等重大动物疫情导致生猪养殖出现断崖式下降,针对生猪生产持续下滑的形势,地方政府出台各项“稳供给 增效益”的措施,成效明显。2005年遭遇猪链球菌病和猪口蹄疫,2006年生猪养殖出现断崖式下降,台州生猪年末存栏头数为58.25万头,能繁母猪3.64万头,年内肥猪出栏头数为71.46万头,较2003年分别下降44%、32.1%和39.5%。2007年以来,台州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监管措施,以“稳供给、保安全、增效益、促生态、减风险”为目标,深入开展“三大提升,三大作为”主题实践活动,生猪年末存栏量逐年回升。2013年,台州生猪年末存栏头数为79.16万头,能繁母猪6.86万头,年内肥猪出栏头数为97.83万头,较2006年分别增长了35.9%、88.5%和36.9%。
环境整治与非洲猪瘟双重影响,地方政府“增产保供”措施力挽狂澜。2013年,浙江省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环境整治工作,遵循“禁养区全面关停、限养区只减不增、宜养区生态养殖”的原则,生猪产能稳步调减。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生猪年末存栏量更是降至近年来最低点,仅为16.87万头,能繁母猪1.86万头,年内肥猪出栏头数为31.88万头。2020年开始,台州市按照生猪增产保供战略部署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要求,出台《台州市粮食生猪增产保供工作方案》,狠抓增产保供工作,生猪产能逐步增长。2022年,生猪年末存栏53.16万头,能繁母猪6.15万头,年内肥猪出栏66.47万头,较2019年,分别增长了215.1%、230.6%和108.5%,生猪自给率达53.7%(按每三人年均消费一头猪计算)。由于生猪集中养殖、规模养殖、合作社养殖等模式同步发展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农村散养模式,生猪规模化养殖程度快速提升,2022年规模化率为86.0%,生猪养殖产业向着标准化、生态化养殖稳步发展。
(二)家禽饲养在波动中发展。
2003年至2012年期间,台州家禽年末存栏只数和家禽饲养量一路攀升。2012年,家禽年末存栏只数为1164.32万只,家禽饲养量为4309.06万只,较2003年分别增长了30%和83.5%。2013年,“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环境整治工作推行后,家禽养殖从低小散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家禽饲养量及年末存栏量均呈下降趋势,2016年降至最低点。2017年开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逐步成熟并健康运转,拉动了周边农户养殖积极性,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户创收致富,家禽饲养量逐年回升,至2022年,家禽年末存栏量为1021.23万只,全市家禽年饲养量为2791.12万只,较2016年分别增长了76.7%、41.8%。
(三)牛羊存栏量呈现波动性变化趋势。
台州市牛羊总体养殖规模较小,较易受市场供需关系、当地饮食习惯和其他肉类生产情况的影响,20年以来,台州市牛羊存栏量均呈现波动性变化趋势。
一是牛存栏量两次呈现大幅下降后稳中有升。受牛羊亚洲Ⅰ型口蹄疫影响,2006年年末牛存栏量为2.7万头,较2005年下降了29.7%。为此,台州市狠抓免疫、检疫、疫情监测、流通监管、责任制落实、应急处置等一系列防控措施的落实,动物防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牛存栏量逐年回升,2011年末牛存栏量为3.16万头,此后几年基本稳定。2014年受环境整治工作的影响,台州市牛存栏量呈下降态势,2016年年末牛存栏量降至1.58万头。2017年开始,由于养殖效益、市场供需关系以及对猪肉的替代效应,牛存栏出现一定的回升后趋于稳定。2022年末,台州牛存栏量为1.93万头,较2016年末增长了22.2%。
二是羊存栏量波动明显。受牛羊亚洲Ⅰ型口蹄疫影响,2006年年末羊存栏量大幅下跌,存栏数为3.72万头,较2005年下降了42.5%。台州市狠抓防疫工作,羊存栏量开始逐年攀升,2015年全市羊年末存栏量为6.77万头,为近二十年来的最大存栏量。后受市场供需关系和其他肉类生产情况的影响,台州市羊存栏量波动回落,2019年降至最低,年末存栏量仅为3.77万头。2022年全市年末存栏量恢复至4.76万头,较最高值时期2015年下降了29.7%,但较最低值时期2019年增长了27.1%。
二、政策扶持,科技加成,台州市畜牧业发展亮点纷呈
(一)畜牧业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畜禽规模产能基本形成。在优化产业布局方面,台州市以畜牧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逐步淘汰严重影响环境的中、小、散畜禽养殖户,坚持“以地定畜、以种定养”原则,根据耕地承载能力确定畜禽养殖规模上限,确保畜牧业发展与环境承受力相适应,实现种养业在布局上相协调、在规模上相匹配的发展格局。在规模化产能形成方面,通过新(扩)建、并购重组等措施,全面提升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信息化水平,不断促进畜牧业生产规模和效益,实现了“小变大、大变强、强变优”。主体规模上,万头以上猪场逐渐成为产业主导,家禽、奶牛产业更加集聚,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据市农业农村局反馈:截至2022年末,共新建成13个万头以上规模猪场,新增产能60万头,全市生猪总产能达到134万头,较2012年增28万头,生猪规模养殖比例从26%增加到75%。建立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4个、市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2个,16个调控基地期末总存栏达14万头。建成天台和盈、临海立华“公司+农户”两大肉鸡生产基地,年出栏肉鸡1800万只。
(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不仅能化害为利,而且能变废为宝。2017年,台州市印发了《全市畜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 年)》方案,2018年印发了《台州市畜禽废弃物高水平资源化利用方案》,积极开展畜禽养殖场治理和生态化改造,大力建设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推进生态循环和节水型畜牧业发展。据市农业农村局反馈:已全面完成畜禽规模养殖场整治,培育形成了3家规模较大的有机肥生产企业,年加工处理能力达7万吨,规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8.9%,连续3年省对市考核优秀,仙居、临海成功创建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当前,养殖废弃物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已成为台州养殖粪污的主要利用方向,集成堆肥还田、有机肥加工、水肥一体化、栽培基质利用等新型模式,成功将粪污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
(三)畜禽养殖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畜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步伐加快。近年来,台州市不断探索养殖领域技术创新,加强养殖生产工艺上的研究与改进,大力推广自动化喂料、自动化清粪、智能化环控等现代设施装备,使养殖从“场”向“厂”转变。同时,深化“大脑+未来牧场”模式,推动大脑数据与企业数据、金融数据共享互动,全力加强未来牧场、数字牧场建设。据市农业农村局反馈:截至2022年,台州市累计创建美丽牧场超100家,建成数字牧场9家。动物防疫一件事、生猪生产一件事、兽医卫生数字化应用、生猪养殖精密智管、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无纸化等应用入选全省数字畜牧先行先试场景。通过数字化建设,促使畜牧业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对实现数字引领、六畜兴旺,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优质蛋,喝上安全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八八战略”的推动下,台州在实现畜牧业转型升级、现代化发展进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台州将继续发挥畜牧业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紧紧围绕建设畜牧业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和农村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的目标,不断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高标准现代化规模养殖,探索形成多种联农带农的共富模式,保持畜牧业生产健康高效发展。
国家统计局台州调查队 地址:台州市行政中心2号楼5楼
网站标识码:bm36000046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687号 浙ICP备17023767号-6 网站主办单位: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 邮编:318000 联系电话:0576-88512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