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

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调查工作>>调查文化
胡欢欢:观《天渠》后感—执着与信仰
日期:2019-12-10作者:
 

  观看电影《天渠》之后,心里是满满的震撼和感动。从未想过修完一条渠得花36年时间,从未想过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能修渠成功,从未想过修一条渠能改变一个村的命运,电影《天渠》让我有机会了解到优秀共产党人黄大发的事迹。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是云贵高原上的典型山村,山势蜿蜒,山路崎岖,草王坝地区极度缺水,石漠化极其严重,缺水,是贫困的直接诱因,别说发展产业,就是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一些家庭连吃盐都得赊账。1935年出生的黄大发,就是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上世纪六十年代,受“红旗渠”精神感召,草王坝人在政府支持下第一次大规模修渠,却因技术等原因,十来年也没修成,不少人打了退堂鼓。黄大发自从担任支书便带领大家修渠,经历过惨痛的失败,但他从未想过放弃,他坚定的认为,修水渠是草王坝的头等大事,关系到每家每户的基本生存和生活质量。1986年,51岁的黄大发将修水渠再次提上日程。1989年,快54岁的他到枫香区水利站,一边帮工一边学习。三年多里,只有小学文化的他从基础学起,下苦功夫,硬是掌握了许多水利知识。就这样,没有技术,他去学;没有资金,他去申请;资金不够,他带头凑;没有运输车,他去找;悬崖边上没人敢下,他第一个上……黄大发带领群众用锄头、铁锤等最原始的工具,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并让“一年四季苞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的生活成为了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 

  共产党员黄大发身上凝聚着一股“新时代愚公”精神,他带领着一群纯朴的村民,硬是与大山较劲,硬是与贫困较劲,无所畏惧。人要做的事情可大可小,但是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做下去难得可贵,黄大发这种孜孜以求、不言放弃的定力就是对信仰的坚守。信仰可以“高大上”,也可以“接地气”,黄大发的信仰是接地气的,人民就是他的地气。黄大发说:“从当村里大队长开始,我就决心做三件事,一是引水,二是修路,三是通电。”,他还曾说,“我当时做事的时候没有想到现在,只要家乡改变了,乡亲们吃饱饭了就行。” 1995年,水渠修成,村里通了公路,1996年,村里通了电。黄大发书记做的,远不止这三件事。村里通水后,黄大发又带领乡亲们开展“坡改梯”,将稻田增加到720亩,每年能收稻谷80万斤。他发动群众选址建学校,到现在,草王坝考出了20多个大学生。水、路、电,黄大发带领村民们通的不仅仅是经济命脉,还有人心齐把山移的决心与奔好日子的心气儿! 

   希望黄大发的崇高精神和可贵品质在我们青年人身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要坚守信仰,不能热血沸腾一阵子,而要专注坚持一辈子;要勤于学习,挑战自我,不断进步!

 

 

  国家统计局台州调查队 地址:台州市行政中心2号楼5楼
网站标识码:bm36000046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687号
浙ICP备17023767号-6 网站主办单位: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
邮编:318000 联系电话:0576-8851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