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

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调查工作>>它山之石
张旭銮:乡村振兴成效初显 “三难”盼添薪续力——揭阳市百名大学生返乡观察调研报告
日期:2022-05-06作者:

  春节以来,笔者约请149位揭阳市户籍的大学生利用返乡时间配合开展专题调研,青年大学生观察家乡发展变化,感悟乡亲生活变迁,了解当地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难题。结果显示:揭阳市推进乡村振兴措施有力,返乡大学生纷纷表示家乡旧貌焕新颜。但也存在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资源开发不足、乡村人才外流严重和人居环境治管护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强化政策支持,做大做强富民兴村产业;整合其他农村资源优势,以“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互补、治理相融”的思路,推进村村合作,以强带弱;健全人才供给体系,分别从“培、引、留”全方位引进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乡土人才;继续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同时健全乡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 

  一、家乡建设有成效,喜看家乡焕新貌 

  不管是偏远农村,还是临近市区的农村,春节能直接“晒”出家乡的新变化。据149名返乡大学生观察,今年家乡的新变化处处可见,承载着村民们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其中,9.4%感慨村里变化非常大,57.0%觉得变化比较大,28.9%表示一般,3.4%反映变化比较小,1.3%感觉没有变化。受访大学生认为最能够体现乡村振兴为家乡带来最大变化的地方,43.0%选择生态振兴、24.8%选择产业振兴、16.1%选择文化振兴、10.7%选择人才振兴、5.4%选择组织振兴。 

  (一)瞄准乡村发展资源,促产业多元化发展 

  自脱贫攻坚以来,揭阳市农村经济发展打破旧格局,把单一的经济发展方向放射性扩散到关联产业。据调研显示,受访大学生所在村的产业主要包括种植业(49.0%)、批发和零售业(47.0%)、乡村电商(27.5%)、养殖业(25.5%)、传统特色手艺(22.8%)、住宿和餐饮业(21.5%)、旅游观光产业(13.4%)、其他(4.0%)。农村产业得到放射性发展,不但激活了农村经济活力,增加了村民收入,也为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据揭西上砂镇新东村的庄同学反映,新东村曾经是省定相对贫困村,在当地政府的带动下,先后投入开发葡萄种植基地项目,并在村里培育3名致富带头人熟悉农业产业技术,确保产业可持续经营。在葡萄园工作的村民说:“对于老百姓来说,看得着不如摸得着。种植葡萄解决了我的就业问题,兜里也增加了收入,感谢政府的帮助!”徐同学的家乡是“中国竹笋之乡”——揭东区埔田镇牌边村,时隔两年返回家乡,发现村民们不再单纯“单打独斗”地种植竹笋后低价卖给周边乡镇居民了。徐同学好奇地向村干部咨询,村干部热情地介绍:“村里通过实行竹笋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基地+竹笋协会的产业新模式,已经从过去的传统粗放型种植走上规模化生产的发展道路,目前村里的竹笋种植面积约1600亩,年均亩产8千斤,依靠竹笋产业帮助1600多人就业,396户农民实现增收,还带动全村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等产业。”在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乡村能够成功转型为现代绿色农业产业链,主要得益于政府政策支持(43.0%)、土地充足(42.3%)、交通便利(34.9%)、位置良好(34.2%)、有产业园区(13.4%)、引进企业(11.4%)、技术支撑(9.4%)等原因。 

  (二)加强人居环境整治,促环境更美更宜居 

  扎实推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村生态美起来、环境亮起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据调研显示,94.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村里的人居环境明显得到改善,5.4%觉得没有得到改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垃圾处理、厕所和村容村貌(83.9%),污染源(71.1%),高效利用水、土地、湿地等资源(38.9%),开发乡村景观和乡村旅游(27.5%),加强开发生态农业农产品(25.5%)。据普宁市里湖镇汤头村的吴同学反映,过去村里的饮水河流受到污染,饮水问题成了家家户户心中解不开的“疙瘩”,这次返乡听邻居吴阿姨开心地说:“村干部亲自上门做工作,组织大家接通水管,遇到经济困难的家庭还提供经费补助,现在每家每户都能喝上干净又健康的水。”另一位吴同学来自惠来县惠城镇,反映过去村里垃圾随处可见、道路坑洼和村道缺乏夜间照明等问题层出不穷,今年返乡发现道路平整,环境卫生,就连村道也安装上了照明灯,晚上出门散步时眼前不再一片黑暗,那一瞬间,突然明白幸福感也可以来自生活中的一些细致变化! 

  (三)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村民业余生活丰富 

  乡村公共文化发展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不同形式的文化资源日益涌现,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方面,4.7%的受访大学生觉得村里的传统文化保持得非常好,41.6%认为比较好,46.3%反映一般,7.4%表示不太好。各个乡村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其中,65.1%的农村注重加强村风文明建设、47.0%保护历史古迹和传统建筑、32.2%梳理村史村志、25.5%设计与制作乡村文化标志、24.8%进行文创产品开发,为美丽乡村文化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揭东区月城镇象头村张同学的村里在整理家族族谱,要求族里的成员提供祖辈的资源信息,老一辈拍着张同学的肩膀说:“整理村里优良的民约民俗和家族祖辈留下的家规,是为了让你们娃了解祖辈的昨天,也是为了提醒你们以后不管做任何工作,离开家乡有多远,心中都要有‘一把尺子’和不忘本的‘乡愁’。” 

  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方面,当地政府不断加大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力度,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据调研显示,村民们热爱的业余娱乐方式千姿百态,主要包括参加广场舞或健身操(79.8%)、参加体育运动(55.0%)、参加文艺活动(35.6%)和到农家书屋学习(12.8%)。榕城区人家头村的吴同学时隔数年返回村里,记忆中低矮密集、私搭乱建严重的村庄被黑瓦白墙的崭新姿态所取代,保留古朴元素的街头巷尾古色古香,还开起了画室,村里的宣传栏上定期更新传统故事和民俗谜语等喜闻乐见的传统知识,吸引村民们前来观赏和学习。 

  二、推进乡村振兴发展面临的三个难题 

  (一)乡村发展基础薄弱,资源利用开发“难”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重点,揭阳市乡村产业经过放射性发展,七成以上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村里已经具备产业发展资源,主要包括生态绿色蔬菜和果园种植(40.3%)、大面积农田(39.6%)、传统民居建筑(30.2%)、传统文化民俗或特色手工艺(25.5%)、养殖水产(21.5%)、历史文化景点(18.8%)、无资源优势(26.2%)。但是,由于乡村经济发展受制于人才缺乏导致产业科技含量不高(77.9%)、剩余劳动力趋于老龄化(44.3%)、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不够(34.9%)、交通还不够便捷导致物流与电商发展不够发达(34.2%)等因素影响,农村在整合开发现有资源,创新发展和经营现代新农业方面存在内生动力不足导致可持续发展乏力。 

  (二)人才外流情况严重,农村引才留才“难” 

  据调研显示,受访大学生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应该侧重于充分利用(经营)村集体资产、资源(71.1%);发展特色产业,开展村民培训教育(64.4%);选优培强帮扶镇村发展的干部(59.1%);管好用好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资金(55.7%);选优培强镇村干部(50.3%),希望上级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43.0%)。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人才。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大量青年仍选择进城就业,使得农村乡土人才“外流”现象较为严重,其中,29.5%的受访大学生反映本村人才外流非常多,53.0%外流比较多,16.8%表示一般,0.7%反映比较少。 

  在调研过程中,2.0%的受访大学生觉得当地政府近年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效果非常好,34.9%认为比较好,51.0%表示一般,5.4%反映不是很好,6.7%不知道相关政策。受此影响,受访大学生的返乡就业意愿不高,2.7%表示愿意回本村工作,18.1%愿意回家乡所在县(区),32.2%愿意回家乡所在市区,12.1%不会回家所在地级市,34.9%表示还没想清楚。究其原因,86.6%认为乡村的职业发展空间小,72.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乡村基础设施落后,67.1%抱怨乡村收入低,生活条件艰苦,65.8%觉得乡村的教育资源落后,55.7%反映乡村的医疗资源落后。 

  (三)乡村人居环境需完善,持续规范管理“难” 

  乡村基础设施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返乡人员的就业创业意愿和决心。在加强基础设施方面,74.5%选择加强分类垃圾清洁处理设施,71.8%建议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设施建设,68.5%建议加强村级文化、体育硬件设施建设,59.7%希望加大村里绿化美化面积,55.0%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村道和照明设施需要加强,47.0%认为要加强水利电力工程,44.3%认为需要继续推进“厕所革命”。在提高公共服务方面,81.9%认为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条件,80.5%认为要增加养老服务和养老设施建设,77.2%认为要完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75.2%认为要增加文化娱乐设施建设,69.1%认为要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在进一步完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同时,持续管理和保持现有整治“成绩”也尤为重要。据榕城区卢前村的卢同学反馈,村里近几年由于当地政府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本来大有改善。但今年回到村里,发现有的村民环保意识淡薄,缺乏“主人翁”意识,乱丢垃圾,并在街头巷尾堆积垃圾的情况时有发生。卢同学上前咨询推行垃圾分类和保持村里干净卫生的情况,村民认为环境整治是村委的工作,而且垃圾分类太复杂,不需要执行。据调研显示,10.7%的受访大学生反馈村里已经推行垃圾分类,并且做得很好;24.2%村里已经推行,但村民没去做;65.1%反映村里没有推行分类垃圾,村民们不了解垃圾分类。 

    

  三、意见建议 

  (一)整合农村资源优势,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继续优化富民兴村产业。持续推动农产品规模化项目落地产业园,优先在产业规划、用地计划、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政策,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充分融合发展,形成生产保供、生态涵养、生活休闲等“三生一体”功能的建设项目。二是整合资源开展村村合作。采用“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互补、治理相融”的工作思路,政府相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专长,优化整合相邻农村的劳动力、土地、技术、农产品和农村文化等资源要素,选优主产业,帮助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以主产业带动乡村延伸产业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增强村与村相互帮扶、共同发展的能力。 

  (二)健全人才供给体系,全方位培育和引进人才。一是加强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站建设,夯实人才培养的基本阵地,依次为桥梁纽带,源源不断地培育乡土人才、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乡村劳动者。吸引专家人才在参与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参谋智库的作用,提升农业职业教育质量,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和科技农业技术培训,培养懂技术、能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乡土人才,增强乡村自我造血功能。二是“引”的渠道,健全人才供给体系。围绕农村主导产业和实际需求,从种养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返乡大学生等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人才中储备人才、启用人才,广泛吸纳有现代农业观念、有一技之长的新型职业农民。三是植好“留”的“梧桐树”,确保人才安心留在乡村。在整合揭阳市各类涉农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乡村人才保障机制,加大引才、留才激励扶持力度,从提升薪资待遇、强化岗位晋升、创造发展机会等方面着手,探索“项目引才”“岗位引才”等模式,把人才安排到最能发挥才能的工作岗位上去。加强乡村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为社会上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乡村人才提供专门的政策咨询、职称申报、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拴心留人的温馨服务。 

  (三)持续优化环境,健全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一是在以乡镇为主体,完善乡镇农贸市场、卫生院、中小学、幼儿园、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配套,探索医疗、教育领域引才引智政策,加快补齐农村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短板,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优质服务。二是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服务和管理,明确地方政府和职责部门,全面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制定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管护标准,推动管护内容清单化。探索建立村民合理付费、村级组织统筹、政府适当补足的运行管护经费保障制,组织村民建立农村专业化管护队伍,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三是教育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鼓励将保护乡村人居环境纳入村规民约,对破坏人居环境行为的要加强批评教育和约束管理,引导村民自我当家、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使村民养成维护人居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揭阳调查队) 

  国家统计局台州调查队 地址:台州市行政中心2号楼5楼
网站标识码:bm36000046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687号
浙ICP备17023767号-6 网站主办单位: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
邮编:318000 联系电话:0576-88512218